医生们一直认为,如果要让安慰剂起效,对病人进行某种形式的欺骗是必须的——很简单,如果你告诉病人他吃的并不是真正的药,他们又怎么会好起来呢?但是,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也许在未来,医生在日常用药中即使不再欺骗病人,安慰剂也能起效。
80名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以及便秘、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可惜至目前为止,此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维持症状,让病情不恶化就已经不错了。 参与研究的大部分病人症状都很严重,医生将他们随机分到安慰剂治疗组或无治疗组。那些接受安慰剂治疗的被试者会被告知他们吃的是“由药理惰性物质(编者注:如淀粉、乳糖)做成的安慰剂药片,像糖丸之类的。这些药片在临床试验中通过身心的自我修复,极大地改善了肠易激综合症症状” .
研究人员要求这些病人必须严格定时定量用药。基本上,研究人员会告诉被试者他们吃的是安慰剂,但是,与典型试验所用的方法不同,他们会告诉病人这个安慰剂是有效的。在实验期间,所有病人(包括安慰剂组和无治疗组)都必须继续使用他们之前就在使用的药物,并维持饮食习惯,不允许有任何变化。
这项的研究的联名作者,哈佛医学院的药学副教授泰德 凯普恰克,对研究结果非常惊讶——“疗效是显著的,”他解释道:“59%的安慰剂治疗组病情有好转,而无治疗组却只有35%的病人好转。”这个结果完全可以拿去与那些治疗肠激惹综合症的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比较(那些药物由于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很少使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美国密歇根大学分子与行为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乔恩?嘉?苏维塔教授一直试图弄清安慰剂对大脑的影响。他说:“对某些症状和疾病,安慰剂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比如疼痛、抑郁症、帕金森病,可能还包括肠易激综合症。”
苏维塔教授曾实验引起被试者的肌肉疼痛,然后告知他们将吃一种新的止痛药或者安慰剂,再来研究他们大脑中的化学反应。研究人员告诉被试者,他们可能得到,也可能不会得到活性药物(这能帮助他们的身体对抗疼痛。)“其实这和发表的论文中的实验原理相同,只不过我们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是安慰剂而已。”苏维塔说。
在苏维塔教授的实验中,有病人报告疼痛有很大程度的缓解。研究发现在这些病人的大脑中,与对产生愉悦和缓解痛苦的期望相关的区域,特别是伏隔核,多巴胺神经元的冲动增强;此外,大脑的“天然吗啡”——内源性阿片肽的活动也有所增强。这两个回路作为安慰剂产生作用的地方都是讲得通的——一个是产生缓解疼痛的期望的区域,另一个则是减轻疼痛和焦虑的区域。会对安慰剂产生反应的其它情况,比如疼痛和抑郁,实验证明也是影响大脑的这两个区域。
然而,有趣的是,有病人报告他们在吃完那些没有标签的安慰剂后疼痛反而更加严重。“约有15%的病人不但对安慰剂没反应,而且还报告说他们的疼痛确实更加厉害了。”苏维塔教授接着说道:“我们研究发现,和报告疼痛缓解的病人相比,这些病人大脑中多巴胺和阿片肽的神经递质活动其实是相反的。”
安慰剂真的“起作用”了吗?
现在看来,在大部分人中,通过可行的机制,医生在使用安慰剂时可以不用对病人说谎。那么,在治疗对安慰剂有积极反应的疾病时,医生是否都可以这样做呢?对此,凯普恰克教授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目前我们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寻找合乎伦理的方法来控制安慰剂的效用。要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试验更长的时间。”
然而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这次实验的参与者是通过广告招募的,广告上写的是测试一项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新身心控制”疗法,这就相当于已经选择了那些最容易受到安慰剂影响的病人,因此实验结果会有所偏差,苏维塔教授注意到这点后,在论文中也补充了额外的说明。此外,病人的康复情况是基于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如果要确切知道病情进展到底如何,医生应对病人进行相应检查,如心率、皮肤传导性、脑的功能性变化,以得出客观数据进行比对。
而且,Cochrane系统评价(Cochrane Review)数据库中一份分析安慰剂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大部分情况下,安慰剂并不起任何实质上的有效作用——除了在那些特别为研究安慰剂作用而设计的实验中——正如凯普恰克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所提及的一样。尽管科学家们在此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安慰剂的方方面面,依然是神秘而令人困惑。例如,那些买到了假药、却以为自己用的是真海洛因的瘾君子在嗑药之后却没有high起来——正在研究此现象的苏维塔教授认为:“在分辨毒品的真假方面,这些人可以说非常训练有素。
当然,研究安慰剂的作用、更好地使用安慰剂,并不是为了帮那些瘾君子省钱,让他们即使是嗑假药也可以high起来——而是要深入地揭示安慰剂在大脑的作用机制,并运用新的方法来治疗疼痛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上一条·医改方案的“医管局”概念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