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举办“如何转变政府教育职能”专题研讨会。
会议的亮点之一,是地方政府教育行政创新的案例。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介绍了浦东新区教育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变政府职能。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长张国华介绍了他们建设“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实行购买服务等实践,显示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实可行的。
另一个亮点是医改与教改之争。重量级的医改专家诊断教改,两相比较,打开了新视野。李玲说得很好:医改是治人身体,教改是治人灵魂。教改和医改孰轻孰重,显而易见。没有想到的是,医改和教改还在互相羡慕,因为近些年来医疗卫生的市场化程度远比教育更高,欠帐更多,政府公共财政仅占百分之十几,年医疗卫生经费才2000多亿;而公共教育经费每年约8000多亿。尽管医改方案并非理想,但大家公认,医改的好处是目标十分明确: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医疗保障体系。教改的最大问题,却是没有清晰的目标和理想,不知“彼岸”在哪里,只关注“修路”和“筑桥”。这一评价是很准确和深刻的。我说,好在我们这里大家都是有梦、有理想的,这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的目标。
关于孰难孰易的问题,双方各执一词。医改专家都认为医改更为复杂困难,因为看病必须到医院,而信息完全不对称,是否得病、如何治疗、用什么药、花多少钱完全由医生说了算,外人无法判断、评价。教改的可参与性、可开放性显然更高,学生、家长、社区都可以介入;当然真正的教育治理、教育评估也并不容易,因为许多问题出在教育之外,典型如择校热,特权的存在和介入,不是教育自身完全能够解决的。
与医改最大的不同,教育改革真正的困难之一是与意识形态相连,它为拒绝变革的思维提供了强大的口实。然而,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培养目标,仍然是“老实听话、本事不大”的驯服型人才或考试机器吗?我们对公民教育的追求、对满足就业和对创新型人才的追求,事关国运和民生,难道不是国家的主流价值和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吗?
教育行政改革的目标,是从“管理”(管制、控制、行政干预)走向“治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治理体系,它是以多元、合作、参与、责任、法治等为主题词的。李玲以美国退伍军人公共医疗体系的建立为例,提出用信息化作为制度变革的工具的设想,颇有价值。正如用教育开放促进教育改革一样,用信息化推动教育民主化,用以保障公平和抵御特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
上一条·您是怎么选择抗生素的?
下一条·关于医改的几个意见建议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