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医学的发展历来都十分强调各个子学科之间,甚至与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检验医学就是一个典型的融合了理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检验医学科学研究是一种为探索实验室标志物或者检测手段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科研行为,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探索或者评价各种标志物、检测技术等的临床意义,为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监测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达到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资源消耗的目的。
检验医学的发展水平通常与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检验医学权威杂志《临床化学》(Clinical Chemistry)上发表的论文不断增加,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都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这种现状?未来国内检验医学研究的热点走向又将会是什么?
“虽然每年我国检验医学工作者都会有部分研究论文发表在SCI收录的国际杂志上,但是总体而言,在这些研究论文中,能够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富有原创性的研究不多。此外,还有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开展的研究缺乏鲜明的检验医学特色。”谈到目前我国(不包括港澳台)检验医学科研总体现状,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胡志德觉得用“山多峰少,亮点不多”来形容最为恰当。
据统计,2000~2009年期间,我国在《临床化学》上发表的124篇论著,其中有大约一半的论文来源于香港,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在循环核酸的研究中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已在《临床化学》上发表了大约50篇论文。
“实际上,我国内地的检验医学科研水平可能与瑞典、挪威处在同一档次。”胡志德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有差距
检验医学科研水平通常与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密切相关。检验医学科研发达国家(地区)不仅是目前世界科技革命中心,同时也是高水平医学人才的摇篮。
而目前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实际情况,的确与欧美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我国检验医学科研水平要想脱颖而出,与欧美日等检验医学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保持在同一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胡志德说。
众所周知,任何医学科学研究的立足点都应该是临床需求,即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采用科学研究手段去解决问题,并最终为患者造福。但从我国现行的医疗制度来看,对检验医学的定位并不科学,检验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还不能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临床检验工作者缺乏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无法在日常工作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灵感或者说切入点。”
此外,胡志德认为,检验医学的内部执业环境也“埋下了隐患”。
一方面,我国检验医学行业缺乏一个明确的、严格的准入制度,导致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绝大部分从业者难以胜任检验医学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检验医学的高端人才正在逐渐流失。可以说,目前我国检验医学的学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鉴于检验医学是一门融物理、化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从检验医学的学科内涵来讲,胡志德觉得应该从检验医学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上游工作多利用“组学”手段
所谓的上游工作主要是整合基础医学、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筛选新的疾病相关标志物,丰富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内容,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等提供新的实验室证据。
胡志德介绍,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各种“组学”手段,比如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通过对比不同病理生理状况下患者外周血、尿液、体液或者组织内的代谢物谱、蛋白质谱、mRNA表达谱等,筛选出疾病相关标志物,以丰富疾病的诊疗手段。
2009年日本学者在《临床化学》杂志上,率先报道了miR-208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作用。其研究思路就是首先通过microRNA芯片对比健康大鼠各个组织内microRNA表达谱的差异,以筛选出潜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发现miR-208特异性地表达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并且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证实miR-208可以在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入血浆,成为心肌损伤的良好标志物。后续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该观点,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角度来讲,血浆miR-208的诊断性能甚至可以与心肌肌钙蛋白媲美。
“该研究就是一个在检验医学上游开展研究的范例,即通过microRNA组学手段筛查新的心肌损伤的相关标志物,以丰富心肌损伤的实验室诊断手段。”胡志德说,此项研究开创了在核酸水平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先河,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很有可能成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历史的里程碑。”
中游工作与学科内涵最接近
检验医学的中游工作主要是整合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各种高通量、集成化、自动化、经济、快速、便携、准确、灵敏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以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整体水平。
“这部分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检验“的学科内涵最为接近。”胡志德说。
现实中,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实验室标志物在检测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努力发展新型检测技术,克服现有检测技术的缺陷,使之更能适应疾病临床诊疗的需要,是临床检验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近10年来,以芯片技术、质谱技术、色谱技术等为代表的各种高通量检测技术日趋成熟,正跃跃欲试地进入临床检验领域。
2010年,《柳叶刀》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基于DNA芯片的细菌感染诊断方法:研究者将50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特异性的探针置于一张芯片上,从而达到同时检测多个病原体的目的。在大样本的临床病人中开展的研究表明,与普通的培养法相比,该法不仅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更具有快速、客观、准确的优势。
胡志德如此评价这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报告周期较普通培养法大为缩短,应用前景良好。
下游工作更注重临床意义
任何实验室标志物的挖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改进,最终都是为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服务。任何一个实验室标志物,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病理生理阶段、不同的并发症或者合并症中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任务之一就是对实验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最终达到‘细化’实验室指标临床应用的目的。”胡志德说。
而对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评价是一件十分系统和庞大的工程,往往需要专科临床医师,临床检验医师、流行病学家以及医学影像科医师的通力合作。
鉴于此,胡志德建议,临床检验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甚至主导一些大型的、涉及实验室标志物或者检测手段的临床研究,通过与临床专科医师、流行病学家合作,系统地评价实验室标志物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前,有关高敏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MR-proANP等为代表的新兴实验室标志物层出不穷,已经引起了临床专科医师和检验医学家的广泛兴趣,针对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另外,对一些历史悠久的实验室标志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也发现,它们尚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被揭示。比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这一血液病传统指标为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可能是一种廉价、快速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其不仅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志物,更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RDW还与重症监护室病人、心衰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所以说,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标志物,仍然还有很多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评价。”胡志德说。
尽管目前我国检验医学科学研究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对于我国检验医学科研的未来,胡志德一直充满着信心:“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面对差距,在冷静地进行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紧跟检验医学的发展潮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充分利用我国人口众多、病例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与基础医学家、理学家、临床医师的密切合作,共同提升我国检验医学的科研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对科技事业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的检验医学科研定会获得良性的发展势头与持久的发展动力。”
上一条·微生物培养基手册大全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