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外科之花艰难绽放的历程

2012-09-06 16:05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起步维艰 山穷水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当初比奇洛等人为解决无血术野的问题,突破传统另辟蹊径,将低温医学的实验成果引入心脏外科的临床实践后,很多医生迅速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对简单的心内畸形发起了攻势,且成绩斐然,这可以说是心外发展史上的一个小高潮。但当他们试图以此为基础扩大战果,挑战更有难度的复杂心内畸形手术时,却难以突破低温手段固有的时间限制,很多人因此对心外科的发展前景再次悲观起来。比奇洛试图进一步通过相关研究延长低温下停循环的时间;同时,为解决无血术野而进行的体外循环的研究也在挫折中不断推进——事实上这一传统思路并没有因低温手段的出现而中断过,只不过在当时其光辉被大大地掩盖了。

  如果说整个心外科发展史上的精彩事件,犹如一串异彩纷呈的宝石项链的话,那么体外循环机的从研发到正式确立应用的过程,则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硕大的一颗。

  今天,许多外科医生和技师也仅仅将体外循环机当做一种常规的医疗仪器加以摆弄时,普通人更没多少知道,这看似冰冷的机器背后有着许多令人激情澎湃的故事。为了这一伟大发明,很多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其中不乏某些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甚至还包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 –1974)。关于他1927 年飞渡大西洋的壮举及对世界空邮事业的巨大贡献几乎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提及他在1931年曾在在《SC IENCE》这本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创纪录的论文——题为 “一个封闭的恒压下使液体流动的装置”——仅有122字,堪称史上最短。

  该论文的缘起,是其小姨子1929 年患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这在当时是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林德伯格曾多次询问心脏专科医师们是否可用一种类似人造心脏的装置暂时替代自然心脏, 然后切开心脏进行纠治。 医师们对此毫无反应亦不作正面回答。有谁会在乎一个飞行员、工程师对如此重大医学事件的建议呢?更何况这一想法在当时看来就是异想天开嘛。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德伯格结识了当时已颇负盛名的艾利克斯。卡莱尔教授(Alexis Carrel,1873-1944,19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卡莱尔觉得林德伯格的想法很有价值,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如何解决凝血、 溶血、 以及感染等问题尚缺乏了解, 所以建议暂时搁置人工心肺的研究。而先进行目前的,为器官移植而进行的器官灌注实验。因为器官自供体取出后,有时候不能立即植入受体,这段时间里如何保证离体器官的活性呢?这一实验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而Carrel教授自己正进行的多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其实验室工作的林德伯格不负所托,研制出了当时最好的灌注装置,可以保存离体肾脏,使之能维持到移植为止。由于时代的限制林德伯格用机械方法替代心肺功能的设想未能走向实践,也许是因为林德伯格在飞行方面的成就已足以名垂青史,上帝不愿再将体外循环机的实现这一大任降临于斯吧。这一伟大设想的最终实现,主要是由一位叫约翰。希舍姆。吉本(John Heysham Gibbon,1903-1973)的人历经二十余年不懈追求的结果。

  吉本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亲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均为当时著名的医生,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恐怕与其日后在医学上的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医学成就不无关系。1927 年从杰斐逊(Jefferson)医学院毕业,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实习,2年后进入麻省总医院,在外科教授邱吉尔(Edward D, Churchill) 领导下工作。1930年10月3日,27岁的Gibbon分管一位53岁的女病人,该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术后15天后,因血栓形成而发生了致命的肺栓塞,病人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极度缺氧。“切开肺动脉,取出血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就是挑衅死神,这一以德国外科医生Trendelenburg名字命名的手术,在上世纪30年代欧洲的纪录是,140例病人中仅有9例存活,而在美国则干脆没有存活的报道,预后十分凶险。因此邱吉尔教授决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能冒险手术。邱吉尔教授嘱吉本对此患者严加监护, 每 1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 并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吉本在患者床边整整守候了一夜。翌晨8 时, 患者突发神志昏迷伴, 呼吸心跳停止。手术立刻进行,在 6 分半钟内从肺动脉内取出众多血块并缝合血管, 但遗憾的是,患者始终未能苏醒。

  吉本后来回忆说 “……患者为求生而挣扎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但我无能为力。当我注意到她的血管逐步膨胀,血液颜色也愈来愈黑时,很自然地想到这时若能将这些血液用任何方法持续抽出, 去除二氧化碳, 加入氧气, 再将此血液注入血管内, 同时可以使医生在阻断回心血流的情况下,安全地切开肺静脉取出血栓,就可能挽救她的生命……我们应该在病人体外做一部分心和肺的工作”

  每一个医生在其一生的执业生涯当中都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到病患的死亡,尤其最初几例病人的离世往往会令该医生终身难忘,这当然首先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对该医生的从业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有的人会因受不了这种刺激而脱下白服离开医疗行业,有的人则在反复的刺激中渐渐因习惯耐受而麻木。在当时死于Trendelenburg手术的病人,通常可能不会被的外科医生认为是意外。显然,吉本还没到麻木的时候,该病人的死亡对他的刺激是如此强烈,马萨诸塞州的不眠之夜对吉本的前途甚至整个心脏外科的发展前景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的二十余年里,Gibbon把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体外循环的事业。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呢,更何况这二十年几乎布满坎坷与荆棘的。

  1934年吉本成了麻省总医院的住院医师,获得了研制人工心肺机的准许,但当时Churchill认为这位前程似锦的弟子已经走火入魔了,批准这一请求的同时亦深感惋惜。这个开局即不被人看好的研究,未来发展的难度亦可想而知了。就整个心外发展史而言,吉本在其中的成就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然而就他个人来说,这段漫长的日子由于太多失败和冷遇,显然又是充满悲壮甚至有些灰暗的。还好在这期间吉本结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玛丽。霍普金斯(Mary Hopkins)——一个得力的实验室助手、合作者兼老婆。我相信他俩的爱情故事一定十分老套经典——哪有不老套的爱情呢?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一个胸怀大志的勇士,在一个原属寂寞的实验室里朝夕相处,我忍不住要幻想出种种香艳的细节了,只不过这不属于我要讲的故事,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只是隐隐觉得吉本能够在经历了那么多挫折的情况下,仍坚持研究20余年,玛丽一定功不可没,更何况她还不是吉本背后的女人,因为他们是并肩战斗。自古英雄皆寂寞,吉本居然得此红颜相伴,未来将有多少崎岖坎坷我们且去踏平它们吧。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