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过带状疱疹的人可能终生都无法忘怀它所带来的剧痛,这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疾病初次入侵人体时即引起水痘,虽然痘疹遍布全身,模样甚是吓人,但水痘并不疼痛,只会造成一些瘙痒不适。然而疾病痊愈后,病毒并未完全从人体内清除,而是潜伏于人的神经细胞内。一旦人体的免疫功能因为劳累、精神因素,抑或其他疾病而下降,潜伏的病毒即会沿神经下行,到达其支配的皮肤,形成带状疱疹。
通常来说,治疗带状疱疹时,医生们首先会想到用一些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比如阿昔洛韦。这样的药物虽然不能彻底杀灭病毒,但是能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来起到遏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的作用。这样的治疗思路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首先考虑的当然是用抑制病毒的药物。可是有谁能想到,除了抗病毒药物,有一种用来治胃病的胃药居然也能治疗带状疱疹?
这种神奇的胃药就是泰胃美,化学名:西咪替丁。
这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原本泰胃美是一个胃药,医生们只知道它能治疗胃肠道的疾病,可从来没想过它会对病毒感染有什么疗效。胃药对带状疱疹疗效的发现来自于遥远的非洲大陆。
1977年,南非的一名妇女因为胃部不适去看她的主治医生。医生诊断她为慢性消化性溃疡,由于当时泰胃美作为一个上市才第二年的新药,在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疗效卓尔不群,广受医生们的好评,是为治疗溃疡病的首选药物。医生遂给这位妇女开了一个泰胃美的疗程,嘱她按时服药。不料该妇女回家后不久就不幸地被带状疱疹缠上了身。疱疹使她疼痛难忍,备受煎熬。尽管如此,她还是记得医生给她开的泰胃美,并坚持按时服药。奇迹发生了,在开始服用泰胃美以后,她感到病灶部位的疼痛明显缓解了,疱疹消退的时间也比她预计的明显缩短了。
于是这名妇女向她的主治医生汇报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引起了那名医生的重视。他随后在他的病人身上做了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21例),发现泰胃美对缓解带状疱疹病人的疼痛,以及缩短病程、加速病人痊愈确实有效。
此项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此后一二十年间,不断有零星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支持泰胃美对带状疱疹的疗效。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何以能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泰胃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药物。
在整整一百年以前,克罗地亚的内科医生Karl Schwartz在观察了大量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基础上,提出了“No acid, no ulcer”,即“无酸则无溃疡”。这句话随后得到了大量临床对照研究的证实,即使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无酸则无溃疡”仍被医生奉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金科玉律。因此,百年以来,医生们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思路,始终围绕着“如何减少胃酸,升高胃液的pH值”这一永恒的命题开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用碱性药物中和胃酸,以提升胃液的pH值。可是胃液是持续分泌的,除非持续不断的向胃内注入碱性药物,难以维持胃液pH值的升高。此路不通。
另一种方法比较复杂,就是通过抑制人体本身胃酸的分泌来升高胃液的pH值。为此必须要了解一下人体究竟如何分泌胃液了。
人体中负责分泌胃酸的细胞是存在于胃粘膜中的壁细胞。壁细胞膜上有一种称为“质子泵”的蛋白质,功能是把细胞里的氢离子(即质子)泵到胃腔当中。我们知道所谓“pH值”即是反映液体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氢离子浓度越高,则pH值即越低,酸性也就越高。质子泵即是通过向胃腔中泵入氢离子而达到分泌胃酸的效果的。如此一来,要抑制胃酸的分泌,只要把质子泵的“开关”关掉,就能达到目的。
质子泵的“开关”也位于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叫做“组胺受体”。组胺受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和血浆中的组胺(histamine)结合,就会切换到开启状态,通过调控细胞制造更多的质子泵,把质子泵入胃腔,从而降低胃液pH值。如果将质子泵看做一台机器的话,那组胺受体就是这台机器的开关,而组胺则是打开开关所必须的钥匙。因此胃酸的分泌其实是一个由“组胺-组胺受体-质子泵”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推动的复杂过程。要想抑制这个泵的功能,就必须将这个启动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打破。
科学家们最先想到的是制造一把“假钥匙”,即组胺的类似物。这把钥匙要像“组胺”一样能插到“组胺受体”的锁孔里,但是钥匙的齿又要不一样,拧不动锁孔,无法启动这个泵。也就是说,这把“假钥匙”既要能占着位置,防止“真钥匙”插入锁孔,其本身又不能启动机器,使质子泵运作。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科学家们手里拿着组胺,琢磨了半天,敲敲打打、东拼西凑,终于造出了一把符合要求的“假钥匙”,那就是西咪替丁,即泰胃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泰胃美的表现不俗,彻底终结了消化性溃疡“无药可医”的窘境。使溃疡病这一原本必须外科手术才能治愈的疾病,变为吃几片药就能痊愈的内科疾病。
虽然成就卓著,但是泰胃美仍然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个。其实,在胃壁细胞上,控制质子泵的开关除了组胺受体以外,还有胃泌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对应的“钥匙” 分别是胃泌素和乙酰胆碱。只要打开这三个开关的任意一个,都能启动胃酸的分泌。因此泰胃美并不能真正停止胃酸的分泌,只是使它分泌的少一些而已。真正完全抑制胃酸分泌的是能直接关闭质子泵功能的PPI(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代表药物即是大名鼎鼎的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拉唑的出现对泰胃美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泰胃美的抑酸效果不如奥美拉唑,而且副作用也较奥美拉唑多。因为组胺受体作为一个开关元件,在人体很多种细胞上都发挥着作用,在胃壁细胞上能控制胃酸的分泌,在其他细胞上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泰胃美除了能抑制胃酸分泌以外,还会干扰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副作用。
而泰胃美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正是源于这种副作用。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有一种能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这种细胞上也有组胺受体。当组胺打开了该细胞上组胺受体的开关,这种免疫抑制细胞即能分泌各种抑制免疫功能的物质,压制人体的免疫反应。泰胃美通过抑制这种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负负得正”,通过抑制降低免疫功能的因素,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由于泰胃美的这种增强免疫能力的功效,该药可能对很多种疾病,比如病毒感染、肿瘤等,都有疗效。然而这些可能性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如今皮肤科医生在治疗带状疱疹病患的时候,仍然不会想到使用泰胃美。而近些年来,泰胃美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少。这很奇怪,因为在医学界,原先用于某一用途的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被发现新用途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说经典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现在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抗疟药氯喹可以用来治疗类风关,臭名昭著的反应停如今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表现活跃。如果泰胃美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果真有效,为什么医生和科学家都对之弃如敝屣、不屑一顾呢?前述的副作用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和价格有关。泰胃美非常的便宜,一盒药只售三十几元,按标准的疗程服用,平均每天只要花三元钱左右。而洛赛克一盒售价接近二百元,平均每天要花十几元。这样的差异决定了制药公司对这种没有利润的药物缺乏兴趣,因而在只有小规模研究中被证实对带状疱疹有效的泰胃美来说,想要取得药厂的资助进行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非常困难。而医院以至于医生个人则没有能力投入足够多的财力和精力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药物试验,毕竟不是谁都能有阿司匹林这样的好运气。这决定了泰胃美这个胃药界的元老难以摆脱困境,在新的领域焕发第二春。也许我们不能只期待制药公司发善心,由政府或者民间的力量牵头开展针对老药的大规模临床药物试验,或许是把这些老药的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的可行方法。
即使解决了药物试验的问题,泰胃美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一个药能不能被用于治疗某种疾病,不是由医生说了算,而是有药品监管部门说了算(在美国是FDA,在中国则是药监局)。通常一个药物要取得新的“适应症”,必须由生产药物的厂家向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生效。医生将药物用于未经药品监管部门许可用途,即为违规。可见生产药物的厂家对药物的命运有着相当高的决定权。如果药厂不愿为利润微薄的老药申请新指征的话,即使有大量证据证明药物的疗效也是没用。看到老药面临的如此严峻的难题,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医生不愿意给带状疱疹病人使用泰胃美了。
泰胃美只是老药面对困境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前面提到的几种老药焕发新春的典范,只有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疗效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氯喹治疗类风关以及反应停治疗血液病的疗效虽已获得相当多的临床证据支持,但尚未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因而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异常窘迫的境地。面临重重困难,老药物想要焕发第二春,很难。
上一条·新的丙肝病毒被发现
下一条·改写教科书的四大生物学发现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