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血荒背后的几个为什么

2012-09-03 19:1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全国各大城市近来血荒频现。最为严重的昆明市几乎所有需输血的手术被迫停止。人人身上都有、血管里时刻流淌的血液,成为一种严重稀缺资源。血荒为什么会发生?献血与用血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科学问题呢?

首先,用血紧张的现象经常出现,只是最近很多地方同时出现极端短缺,才引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血液的采集供应与使用需求,像一架天平的两端。当某段时间内,临床手术的用血需求急剧升高时,而血液采集供应未能增长,便会出现用血紧张现象。用血紧张带来的后果是,可以开展的择期手术量减少。比如说,原本每天可展开十台大手术,而血库的储存血量只能保证五台手术顺利开展。相应地,另外五台手术只能被迫推延,只有等血液供应充足时才能进行。

人们不免疑惑,开刀为什么要输血?没有血液,外科医生就不能开刀了?这像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却又难以回答。当手术刀切开皮肤,便是出血的开始。 手术出血量,又与手术类型、创面大小、手术时间息息相关。一名正常人的血容量,也只有4.5升上下,对腹部大手术、骨科肿瘤手术、心脏及开颅手术而言,患者失血量经常在1000毫升以上,甚至达到上万毫升。

血液像一种载体,它供给全身器官、组织与细胞氧气与养分,来回往返,日夜不息。当机体缺血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必须进行输血。人们或许会问,手术时不也在输入各种液体与血浆代用品吗?遗憾的是,它们虽能补充一定血容量,但最解”体渴”的还是血液。

输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种治疗措施,与手术本身同等重要。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们可开展的手术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它们对血液的需求更加倚重,如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血液像是一顶安全帽,只要手术医生戴上它,进入施工现场便多了一项安全措施。没有这顶安全帽时,进入工地或许也不会被坠物砸伤。但对病人的性命安危而言,医生们并不心存一丝侥幸。

此外,血荒并非只有中国独有的现象。哪里有手术及用血需求,哪里便可能出现血荒。今年9月,美国血液中心便急报,洛杉矶、费城、亚特兰大等多个城市出现血荒。背后的原因是,大型复杂手术的次第展开,使临床用血量激增;与此同时,公众献血的增长比例只有3%左右。

年初,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Nicola Lacetera发现,尽管有四成美国人符合献血标准,但有九成首次献血的民众再也不会献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研究发现,不献血的理由有很多,只要让献血者稍感称心不如意或方便,他们便再也不愿撸袖子,比如很难找到或抵达献血点,因工作人员原因使献血者感觉很差,献血后担心身体不适、恐惧等。作为生命救助行为的献血,某种程度上比捐钱捐物更能体现生命诚意与关爱之心。遗憾的是,献血这种利他行为很难被权衡。它不像捐钱献物一样,难以有明确的价值衡量。

上个月,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Marco Bani在《输血》杂志(blood transfusion)发表研究,对献血人群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Bani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献血。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女性更具有利他主义,男性则更为个体主义。遗憾的是,女性更容易在献血时出现的虚弱、恶心、脸色苍白、头晕激动等现象,也即俗称的”晕血”,从而阻挡了她们继续献血的步伐。

面对此次血荒,人们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情绪,它叫做不信任。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转向血液背后的血站;很少为人所知的血液处理过程,也成为诟病之处。血液采集与处理的相关人员是否以血牟利,捐献的血液流向何处,是否被严重浪费?采血器械的安全性是否可以得到保障?义务献血这种纯粹利他行为是否能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

血荒的破解,势必从供需两方面来权衡。就血液供应而言,需要提高公众献血热情,这既要求血液机构寻求合适激励措施,又要自身透明、简化程序,以更优质的服务点燃公众献血热情。就血液使用而言,临床医生也应节约用血,按照最新输血指南,科学规范的使用血液,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血荒的发生。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