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名称】 海龙 Syngnathus 别名:杨枝鱼、钱串子。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广东阳江、惠阳、宝安、海丰,辽宁旅大、庄河等地,销全国各地,以浙江、江苏销量最大;此外山东、福建、台湾、澎湖群岛等沿海地带亦有产。
【化学成份】
含多种胱氨酸、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及多种无机元素。尖海龙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性状鉴别
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效用
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性味】:咸甘,温
1. 《 药材资料汇编》:“甘,温,无毒。”
2. 《 中药材手册》:“味咸。”
3. 《中药鉴别手册》:“咸甘,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治阳痿。
1. 《 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2. 《现代实用中草》:“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神经衰惫。治血气通。”
3. 《 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痿,不育。”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5~8分。
【宜忌】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备考】
1.《 百草镜》:“海龙乃海马中绝大者,长四,五寸至尺许不等,皆长身,而尾直不作圈,入药功力尤倍,虽同一类,形状稍有不同。此物广州,南海亦有之。体方,周身如玉色,起竹节纹,密密相比,光莹耀目,诚佳品也。”
2.《 纲目拾遗》:“《 赤嵌集》,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大者尺余,入药。《译史》,此物有雌性,雄者黄,雌者青。”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4~9月间产量较大,渔民捕鱼时随同鱼一并捕来,洗净晒干,或除去外面黑色皮膜及内脏,洗净晒干。
泡制
用水刷净,切块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已除去或未除去内脏的干燥海龙全体。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