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提问】中医理论上气与血的关系?
【回答】学员CHENJIANG1536304791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也概括为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气不能离开血液而自行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所以,血虚者,可以进一步引起气虚,血脱者,气亦随脱。所以,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运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制亦在于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化生过程,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另外,精可以转化为血,亦需气的作用。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故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益气药物以提高疗效,即是以”气能生血’’理论为指导的临床应用。
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由此可见,血是在心、肺、肝三脏之气的协同作用下,运行不息,而流布于全身。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
气能摄血:摄血,即统血。就是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病证,称为“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
祝您成功通过考试!
问题所属科目: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