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患者为艾滋病(AIDS)的第三大易感人群!美国男童瑞恩·怀特不幸成为因血友病感染艾滋病的又一例患者!
1971年12月6日,Ryan White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的Kokomo,在出生时即被诊断为血友病。他开始接受第8因子(Factor VIII)治疗,否则,对他而言,一个小切口,甚至一处小擦伤都是致命的。而有报道称,从70年代末期起,被HIV污染的血液就开始进入美国的血制品库,一般来讲,制备100人次所需的第8因子通常需要采集5000~20000人的血液。所以,血友病患者在使用血制品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被病毒感染。
1984年12月,Ryan White被诊断为患有AIDS。医生告诉他:你还有六个月可以活。而那时,人们对AIDS的了解还少之又少。此时距离1981年首例AIDS在美国洛杉矶被发现还似乎没有多久,人类进入艾滋时代才刚刚3年。全世界第一次国际AIDS会议也是在第二年,即1985年的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才举行。人们对LAV和HTLV-Ⅲ是两种不同的病毒还是同一种病毒都不清楚。到1985年5月,《Science》上才有一篇文章报告说这两种病毒实际上是同一种病毒。
因此Ryan White开始受到什么待遇就很容易想象了。1985年,他被就读的公立学校禁止到校上课。他就此事提起诉讼,最终赢得了回学校读书的权利。此案当时轰动全美。在这期间,他是通过电话来学习他第7年级的课程。但是,尽管他回到了学校,他仍然受到了学校其他学生的嘲笑。这些学生在他的更衣柜上写下脏话,在他走过学校大厅的时候辱骂他。小商贩打破了他家的窗户,扎破他家的汽车的轮胎。当他的母亲Jeanne White到零售店里去买东西,收银员为了避免碰到她的手,把找零扔到柜台上。
1987年,在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的资助下,White一家搬到了Cicero(西塞罗),一个距Kokomo只有30公里的小镇。这个小镇接纳了Ryan White,他受到了Hamilton Heights高中的欢迎,在这里,他被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当他刚到这儿(参加高中舞会)的时候,许多人真的很害怕。但是,Ryan帮助我们所有人去了解他,还有这种疾病。他不想让别人为他感到遗憾,他讨厌那样。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孩子。” 医.学教.育网
实际上,在刚到Cicero的时候,Ryan甚至怀疑过小镇对她的欢迎。朋友们说,他在开始时不愿和别人交往,但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人们希望和他在一起。他说:“这里的人们好像都在想:‘如果我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样?’”
当年,16岁的他在美国国家教育中心面向一万多名教师宣讲关于AIDS的常识。此后,怀特还不断参加各种义演以及电视节目,在多种场合宣传AIDS。Ryan为自己和AIDS患者权益和形象的斗争,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成为了许多名人的朋友。1988年,Ryan参观了歌星Michael Jackson的农场,在那里,Jackson送给Ryan他梦想已久的礼物,一辆红色福特野马(Mustang)跑车。同样在1988年,Linda Otto和Landburg公司开始拍摄影片《Ryan White的故事》。
1990年年初,Ryan访问了美国前总统里根,3月他到洛杉矶参加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但是,他的病情开始恶化。
1990年4月8日,是Ryan White生命中最后的一天。他躺在美国Riley儿童医院的病床上。陪在他身边的有他的母亲,他的祖父母,他所喜爱的歌手,Elton Johm,还有,Cicero小镇上人们关切的心情。Jeff Null,一位28岁的砖瓦工说:“每个人都在为他祈祷,我们都希望他能够好起来,回到家乡。”
4月9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老)发表声明,他说:“Ryan的死使我们坚信,我们全体人民应作为一个整体,坚定地继续这场斗争,对这种顽固疾病的斗争。”
在实验室,在医院,在全社会,对于AIDS的斗争仍在继续,但是,在Ryan White短暂的一生中,他却在自己的斗争之路上走出很远,他曾说过:“我想让AIDS成为一种疾病,而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
在4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了Ryan White全面艾滋病资源紧急援助法案(Ryan White Comprehensive AIDS Resources Emergency,简称Ryan White CARE),为AIDS患者提供其自身无法获得的治疗AIDS的医疗资源。1996年和2000年,美国国会又对该法案做出了修正和重新授权。每年,又超过50万的AIDS患者从这项法案获益。Ryan White CARE已经成为为AIDS患者服务的最大的政府项目。 医 学.教.育网
如今,用Google搜索有关Ryan White的网页可以多达数千万,图片就有10000张以上,以Ryan White 为名的网站(http://www.ryanwhite.com/)使得他鲜活地存在到现在乃至永远。
网络媒体点评:
故事突出的一点是告诉我们当年AIDS病人是如何受歧视,如何为争取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力而斗争,以及公众和法律又是如何最终消除了歧视。没有人愿意感染上HIV,而当一个人因患AIDS,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歧视和被人遗弃,无疑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对于HIV感染者个体来说,也许不暴露的情况下不会遭遇歧视,但就整体来说,歧视存在,就意味着永远存在被伤害的可能。我们不能躲在自己的蜗牛壳里,等待歧视自己消失。那么怎样和歧视做斗争?感染者的力量非常重要,Ryan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感染者通过媒体来影响公众,其中的大部分选择对影像进行处理以避免完全曝光,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对公众的曝光,还可以控制在特定的场合和对象的情况下,比如,只是在AIDS防治和关怀机构的场合,只是面对从事某种与AIDS防治和关怀紧密相关的行业人员的小范围的、没有影像媒体报道的场合;比如,在某个大学做一场演讲,在医生/记者/公务员/教师/警察等培训班做一个发言等等。
但是,HIV感染者需要在做这样决定之前,明确以下问题:你是否对来自周围的人的排斥和歧视做好心理准备?你是否有勇气和信心和社会的偏见做持久的斗争?曝光会不会对你的家人带来影响?你的家人是否愿意支持你这样做?
没有人会强迫你这么做,但是对抗歧视,就一定需要有人这么做。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你的权利。挑战歧视,就一定会有所伤害,决定之前应该对可能的伤害尽可能地了解,或者咨询相关的朋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