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董虹同志,女,41岁,1983年10月入伍,1987年5月入党,1988年7月分配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结核二病区。从一名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并晋升为副主任护师。20年来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为病人服务、钻研业务、培养队伍、强化质量和科室建设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先后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写专着2部,2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3等奖。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还被评为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党员、总后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首都优秀护士。现任北京护理学会第八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第八届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向北京袭来,危机关头她没有退缩,她将年幼的儿子送到爷爷家,带领14名护士首批进入非典病区。
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这一难题摆在她的面前,她带领护士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反复演练,总结经验、教训,把好的方法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并在非典病区推广。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来院检查期间,外国专家对病区的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对她个人的工作成绩和组织管理能力给予了肯定。
她身体力行,热情周到,带领护理人员真诚为病人服务。由于非典病的特殊性,病人没有陪护,没有亲人探视,她对每个病人说:“我们就是你的亲人”。非典初期危重病人较多,每次抢救,她总是冲在前面,有时病人的痰液喷到身上,她也毫不畏惧,经常是第一个赶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病房。离休干部周某,入院后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均由护士承担,老人身高体胖,为防止褥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带领大家定时给他翻身、拍背,每做一次护理他都累得胸闷气短,大汗淋漓,老人曾动情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亲人,真是谢谢你们”。老人终因医治无效离开人世,由于病房物品太多,病床无法移动,她就跪在床沿从头到脚认真给他全身擦洗消毒、梳头、修面、并穿好衣服,由于尸体工不能进入病房,她又和医生护士一起用2层塑料袋将他套上,抬出病房,使老人体面的离开人世,维护了老人的尊严。事后她又将老人的老花镜消毒后留给他的子女作为纪念。
在奋战了36个日夜后,她从非典病区撤下休整。就在这时,天津某医院由于部分医护人员被感染,阻击SARS的战役遇到了困难,求救信急驰而来。得到这个消息她还没来的及回家和孩子、丈夫团聚,就毅然请战,临危受命,再次奔赴到抗击非典第一线。
该病区收治了23名病人,均为危重病人且绝大多数都是该院的医护人员,临时抽调的护士来自20多家医院或卫生队,技术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她及时制定了各级各类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各班工作程序等规章制度,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带领这支护理队伍很快地把工作开展了起来。其他护士每天工作4小时,而她每天都工作8小时以上,37天中她没给自己安排过一天休息。病区的病人都知道北京来的护士长,待人热情,技术精湛,患者们在心理上对她和她的护理组非常信赖,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23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她所带领的护理组以科学严谨的管理、精湛的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感动了整个医院和当地群众,被媒体称作是“一支精干、高效的护理小分队”。
有位患者是一个7个月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病情垂危,意志消沉,她天天去看她,拉着她的手和她聊天,鼓励她为了孩子也要坚持下去,该病人浑身都是管道、仪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每天带领护士为她精心擦洗,喂饭,做口腔护理……病人身上用的微量泵、各种引流管等新仪器都是她先亲自操作,再教给其他护士,病人逢人便夸护士长技术好,对病人好,等她病好了一定到309医院(原名)来学习。
2003年底我院新建的负压病房收治了一位疑似SARS患者。院领导考虑到董虹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又一次点将让她负责。当时负压病房刚建成,药品、器材、仪器设备奇缺,抢救设施也不完善,然而病人的病情却很危重,她积极与机关各部门、各科室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备齐物品,并督促大家严格按照SARS流程进行工作,由于病人的病情不断变化,她吃住在负压病房,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为我院在负压病房救治危重病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区是传染病房,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可她在结核病区默默无闻一干就是20年。有人说她傻,但她却说:“军人就意味着奉献,我愿做传染病区的一名白衣天使”。她当护士长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关心爱护护士,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温暖友爱的工作氛围。她在全科护士中倡导白求恩精神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观念,身先士卒,深入病房,带领大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热情为结核病人服务。为了适应医疗护理水平的迅猛发展,她一方面按计划进行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安排每名护士到ICU和其它科室轮转。由于病房战线长,护士站在最顶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她把护理操作台设在病区走廊的中央,并配备了5台对讲机,除主管班外其它护士均在污染区工作,这样大大的缩短了护患距离,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她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她所在的病区始终能够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工作流程畅通,病人满意,科室护理组服务满意率均在96%以上,多次被评为优秀护理组、病房管理先进单位。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