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有识之士“到民间去”呼声日高。当时,一些“乡村教育”及“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亦与卫生当局合作,试办过若干乡(农)村卫生实验区。除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促进会于河北定县设农村卫生实验区与保健院外,还有陶行知主持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院与卫生署合设的有公共卫生护士参加的晓庄乡村卫生实验所(1931年由卫生署接管改为汤山乡村卫生实验区)以及1933年梁淑溟倡仪乡村运动与齐鲁大学医学院合办山东邹平县建设实验区卫生院等。但由于政府既不重视,人员资金又缺乏,以致这两所实验区都无大的进展。
1934年,卫生署颁行《县卫生行政方案》规定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较大的农村设卫生分所,每村设置卫生员等一套体制。但实际上全国乡村卫生机构寥若晨星。农村卫生机构称乡(农)村卫生实验区(或称乡村卫生事务所和乡村诊疗所),上海吴淞区、高桥区乡村事务所及河北定县农村卫生实验区是1929年建立最早的一批。其他大都在1931年后建立,以1933年为最多,1934年后即告中断。
1934年底,南京政府中央卫生署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发出学习定县农村卫生工作经验的号召。此后,去定县实习农村卫生的医护人员明显增加,并且有愿意留下来参加农村卫生工作的医生和护士。
1937年3月,卫生署复公布县卫生行政实施办法纲要,使各县推行卫生事业,截止抗战开始,各县设立卫生院或县立医院者计江苏35县、浙江14县、江西8县、山东2县、河北1县、陕西9县、福建18县共162县。广西分12区,每区设卫生所一所。
1937年,乡村卫生实验区的工作由于日军侵华战争而终止。
乡村卫生实验区的设立,将西方医学与护理学有组织有计划地根植农村,创我国农村护理工作之始。虽未能全面普及。但仍有很大的贡献和历史意义,在中国护理发展的进程中,写下了积极的一笔。
1930年毕业于协和护校并任护士长的周美玉女士(现居台湾,曾任台湾护理学会理事长),在毕业两年后即1932年任河北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卫生部保健院护理主任,并兼附护士学校校长。周女士全面负责护理及护理教育工作,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乡村卫生实验区的工作终止。为此,周女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被誉为我国农村护理工作的先驱者。此外,1931年毕业于协和护校并任内科护士长兼护校教员的陈琦女士,受改良主义影响,放弃协和优厚的条件,于1935、1937年在定县积极从事农村护理及护理教育。
1932、1937年期间,协和毕业的医生和护士在定县卫生实验区工作者甚多,当时规定,协和护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除公共卫生的理论课外,还必须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实习3个月的公共卫生护理,在此期间,亦派往河北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见习农村卫生,农村卫生工作具体有:建立保健医疗制度;预防天花的工作,由保健员负责,其种痘技术,由护士负责教授;对于肠胃病的防治,即改良水井及厕所;一方面训练旧式接生婆,一方面在家庭中宣传妇婴卫生知识;学校卫生、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卫生教育;家庭访视;卫生教育。
河北定县卫生实验区的工作得到政府的关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通知全国各地农村卫生实验区向定县学习。
在我国其他省市的农村,因条件所限,护理工作者们则因地制宜以其他形式开展工作。以三十年代的山西为例,农村卫生工作大多由男护士承担,如演讲、卫生宣传、种痘等。女护士因交通困难且独行不便,外出时须雇用车辆,未婚女护士尚须护送,以致超出预算。男护士外出,乘坐马车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骑自行车,将辅盖缚于车后,传单、痘苗等物品缚于车前,十分方便。附近村民大都来听卫生宣传。随着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农民们颇感便利,不少农村村长来函邀请,许多地方的村民相继自动要求当局对于本地卫生增加设施,如江宁县相继成立三处卫生所,大都设在小学校内,由受过短期公共卫生训练的正式护士任职,护士工作不分类别,不论门诊、家庭、访视、接生一律承担,而卫生署对于护士技术方面,亦派有农村卫生护士专员按期视察和指导。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