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非调血脂作用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非调血脂作用
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VSMCs凋亡;
③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
④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⑤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
⑥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活性等。
【临床应用】
1.动脉粥样硬化
适用于杂合子家族性、非家族性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LDL、TC增高)亦可应用;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Ch血症。
对病情较严重者,可与胆汁酸结合树脂合用。
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难以生效,对高TG血症疗效不显著。
2.肾病综合征
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机制:调血脂、抑制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延缓肾动脉硬化。
3.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类似性,他汀类对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效应。
4.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缩小,减少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5.其他应用:可用于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治疗骨质疏松症。
【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
不良反应:较小而轻。
大剂量应用时患者出现胃肠反应、肌痛、皮肤潮红、头痛、无症状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偶见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偶有横纹肌溶解症,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引起肌病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1%~33%和6%~9.4%,氟伐他汀的发病率最低。绝大多数是肌病,极少数发展成为横纹肌溶解症。
动物实验可见超大剂量引起犬的白内障。
用药期应定期检测肝功,有肌痛者应检测CPK,必要时停药。
孕妇、有活动性肝病(或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者禁用。原有肝病史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胆汁酸螯合剂联合应用,降低血清TC及LDL-C的效应增强。
与贝特类、烟酸联合应用,可增强降血清TG的效应,但是也能提高肌病的发生率。
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配伍,也能增加肌病的危险性。
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同时应用,有可能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调整抗凝血药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