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学 > 中医学基础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痰饮的致病特点

2009-11-13 18:3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痰饮所致病证,临床较为多见,故又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痰饮、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饮、支饮、悬饮等。

  (1)痰证

  若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

  痰阻于心,心脉不利,可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

  痰火扰心,可发狂;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留经络筋骨,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成阴疽流注等;

  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瞀;

  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

  (2)饮证

  如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为痰饮;

  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为悬饮;

  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称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溢饮。

  (3)中医对痰饮证的认识

  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有无滑腻及脉搏有无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象等进行分析,以正确判断病情。

2017中医|中西医执业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