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022年内科主治医师考点”的内容,有很多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都非常的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铁摄入不足和需要量增加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大,补充不足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二)铁吸收障碍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三)铁丢失过多 多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出血、血红蛋白尿等。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二)贫血表现 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
(三)组织缺铁表现 IDA黏膜损害较常见,易出现口炎、舌炎、咽下困难或咽下时梗阻感(Plummer Vinson征)及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反甲或匙状甲等,以及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甚至发生异食癖。缺铁引起的贫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左心衰。
推荐阅读:
以上“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022年内科主治医师考点”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