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一、【问题】简述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问题】简述发热的临床表现。
三、【问题】简述发热的诊断方法及步骤。
四、【问题】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和体征。
五、【问题】简述咳嗽与咳痰的常见病因。
六、【问题】简述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具体解答:
一、【问题】简述发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解答】
(一)病因
引起发热病因甚多,临床上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见。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
(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
(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
(6)物理因素:如中暑、放射线病等。
(7)其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二)发病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l(IL-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一方面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常见于: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剧烈运动、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二、【问题】简述发热的临床表现。
【解答】
1.发热的分度 以口测法为准: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 41℃;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等。皮肤苍白等。该期产热大于散热, 使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至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
(2)高热期: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表现出汗多、皮肤潮湿。该期散热大于产热。有两种方式:
1)骤降:体温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大汗淋漓。
2)渐降: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
3.热型与临床意义 常见的热型包括: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等。
三、【问题】简述发热的诊断方法及步骤。
【解答】
1.必做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性感染,尤其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出血热病毒、EB病毒;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病毒感染及疟原虫感染,若同时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见于伤寒或副伤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血吸虫感染;分类中有不成熟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异常组织细胞出现,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若全血细胞减少伴发热,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等。
(2)尿液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盂肾炎;蛋白尿伴或不伴管型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
(3)放射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胸腹部CT,以明确胸腹部病变、病变性质及有无淋巴结肿大。
2.选择做检查
(1)疑脓毒血症应做血培养,必要时做骨髓培养。
(2)疑结核病应做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及24小时尿浓缩找抗酸菌。
(3)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做嗜异性凝集试验。
(4)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5)疑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6)疑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应做淋巴结穿刺、活检及印片,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检查。
(7)疑结缔组织病,应做免疫学检查,包括ANA、RF、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 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总补体测定等。
(8)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应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其活性及积分值增高,多见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四、【问题】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和体征。
【解答】
1.寒战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2.结膜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3.单纯疱疹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4.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
5.头痛 常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6.肝脾大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7.出血 常见于重症感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也可见急性白血病、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8.关节肿痛 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9.皮疹 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10.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
五、【问题】简述咳嗽与咳痰的常见病因。
【解答】
1.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胸膜炎、肺结核等。
2.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过敏性鼻炎、变应性咳嗽(AC)、支气管肺癌、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等)、间质性肺病。
3.其他 肺水肿、结缔组织病、胃食管反流病等;药物所致咳嗽(ACEI类、β受体阻滞剂);心因性咳嗽(焦虑等)。
六、【问题】简述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解答】
(一)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 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称干性咳嗽。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常见上呼吸道或大气道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 胸膜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二尖瓣狭窄等。咳嗽伴咳痰称湿性咳嗽,常见于小气道和肺部的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
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 突发性咳嗽常由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引起。发作性咳嗽见百日咳、支气管结核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等。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结核。夜间咳嗽常见左心衰竭和肺结核。
3.咳嗽的音色 如:①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②鸡鸣样咳嗽,多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咳嗽,常见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④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4.痰的性质和痰量 痰性质分黏液性、浆液性、脓性和血性等。①黏液性痰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大叶性肺炎初期,也见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②浆液性痰见肺水肿。③脓性痰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血性痰是由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量少,痰量增多见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支气管胸膜瘘,且排痰与体位有关,痰静置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物质。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特征;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咳出,提示真菌感染;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提示棘球蚴病;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日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沫痰,需考虑肺泡癌可能。
(二)伴随症状
1.伴发热 见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胸膜炎等。
2.伴胸痛 常见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和自发性气胸等。
3.伴呼吸困难 见喉水肿、喉肿瘤、支气管哮喘、COPD、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淤血、肺水肿及气管或支气管异物。
4.伴咯血 见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支气管结石、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5.伴大量脓痰 见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囊肿并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
6.伴哮鸣音 见支气管哮喘、COPD、心源性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等。气管与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出现局限性吸气性哮鸣音。
7.伴杵状指(趾) 见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1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 医学教育网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4年第44期
- · 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4年第44期
- · 医学教育网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4年第43期
- · 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4年第43期
- · 医学教育网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4年第42期
- · 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4年第42期
- · 医学教育网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4年第41期
- · 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4年第41期
- · 医学教育网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4年第40期
- · 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4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