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中医执业二试考点:中医儿科52大考点

2019-11-15 11:19 医学教育网
|

关于“中医执业二试中医儿科52大考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执业医师二试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

2.小儿体重推算公式

小儿体重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3.小儿身高的估算公式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0+7×年龄。

4.小儿血压正常值推算公式(注:1kPa=7.5mmHg):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5.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

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6.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7.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8.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9.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脾系疾病发病率在儿科仅次于肺系疾病而居第二位。

10.辨斑疹:发热3~4天出疹,疹形细小,状如麻粒,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者,为麻疹;若低热出疹,分布稀疏,色泽淡红,出没较快,常为风痧;若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细稠密,如玫瑰红色,常为奶麻;若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常为丹痧或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若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瘾疹;若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若疱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出脓水,常见于脓疱疮。

11.察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指纹的辨证纲要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红紫辨寒热”即指纹显红色,主寒证;指纹显紫色,主热证。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示病情重危。

12.小儿中药汤剂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13.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小儿4~6个月起应逐渐添加辅食,8~12个月时可以完全断乳。若遇婴儿患病或正值酷暑、严冬,可延至婴儿病愈、秋凉或春暖季节断奶。

14.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疸:生后第2~3日出现黄疸,第4~6日达高峰。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黄疸程度轻(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除偶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以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85.5μmol/L或每小时上升幅度>8.5μmol/L)、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消退迟(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伴随各种临床症状。

胎黄辨证论治:

湿热郁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化瘀消积;方药:血府逐瘀汤。

15.小儿感冒辨证论治

(1)主证

风寒感冒证——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证——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药:银翘散。

暑邪感冒证——治法: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方药: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证——治法:清瘟解表消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2)兼证

感冒夹痰证——治法:风寒夹痰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者加桑菊饮、黛蛤散。

感冒夹滞证——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

感冒夹惊证——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

16.乳蛾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基本治疗原则。

乳蛾辨证论治:

风热搏结证——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方药:银翘马勃散。

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牛蒡甘桔汤。

肺胃阴虚证——治法:养阴润肺,软坚利咽;方药:养阴清肺汤。

17.小儿咳嗽以宣通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

(1)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杏苏散、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证——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风燥咳嗽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清燥救肺汤、桑杏汤。

(2)内伤咳嗽

痰热咳嗽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

痰湿咳嗽证——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方药:二陈汤。

气虚咳嗽证——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方药:六君子汤。

阴虚咳嗽证——治法: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方药:沙参麦冬汤。

18.肺炎喘嗽病因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治疗原则: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

(1)常证

风寒郁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

风热郁肺证——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证——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19.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心率突然加快,超过180次/分。

(2)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

(3)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

(4)面色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发花、发凉,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或无尿。

(5)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X线检查示心脏扩大。

(6)肝脏迅速增大。

(7)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一般处理:给氧、祛痰、止咳、镇静及病因治疗;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首选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或地高辛;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0.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哮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

哮喘辨证论治:

(1)发作期

风寒束肺证——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阻肺证——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证——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方药: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证——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方药: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2)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摄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证——治法:养阴清热,敛肺补肾;方药:麦味地黄丸。

21.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营卫失调证——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脾肾两虚证——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

肺脾阴虚证——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

22.鹅口疮: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主要病变在心脾。

口疮辨证论治:

实火证应治以清泄心脾积热;虚火证应治以滋肾养阴降火。

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泻脾;方药: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

23.小儿口疮:病变部位在心脾胃肾。

口疮辨证论治:

风热乘脾证——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

心火上炎证——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方药:泻心导赤散。

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24.小儿泄泻的病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

泄泻辨证论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

(1)常证

湿热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风寒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

伤食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药:保和丸。

脾虚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2)变证

气阴两伤证——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方药: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证——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25.厌食的病位在脾胃,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

厌食辨证论治:

脾失健运证——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方药: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方药:异功散、参苓白术散。

脾胃阴虚证——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方药: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26.积滞的病位在脾胃,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原则。

积滞辨证论治:

乳食内积证——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方药: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脾虚夹积证——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方药:健脾丸。

27.疳证的病位在脾胃,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

疳证辨证论治:

(1)常证

疳气证——治法:调脾健运;方药:资生健脾丸。

疳积证——治法:消积理脾;方药:肥儿丸。

干疳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

(2)兼证

眼疳证——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方药:石斛夜光丸。

口疳证——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方药:泻心导赤散。

疳肿胀证——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28.贫血病情分度

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1012/L.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

贫血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方药: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证——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方药:归脾汤。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生血;方药:左归丸。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益阴养血;方药:右归丸。

29.汗证辨证要点: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抚之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汗证辨证论治:以补虚为基本治疗原则。

肺卫不固证——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营卫失调证——治法: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当归六黄汤。

湿热迫蒸证——治法:清热泻脾;方药:泻黄散。

30.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

风热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复脉;方药:银翘散。

湿热侵心证——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复脉;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心阳虚弱证——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瘀阻络证——治法:豁痰化瘀,宁心通络;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3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辨证论治:以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证——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气;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

痰火内扰证——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宁心;方药:黄连温胆汤。

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辨证论治:以平肝息风为基本原则。

气郁化火证——治法:清肝泻火,息风镇惊;方药:清肝达郁汤。

脾虚痰聚证——治法:健脾化痰,平肝息风;方药:十味温胆汤。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柔肝息风;方药:大定风珠。

32.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而引发。

急惊风辨证论治:急惊风的主证是热、痰、惊、风,治疗应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基本原则。

风热动风证——治法:疏风清热,息风定惊;方药:银翘散。

气营两燔证——治法:清气凉营,息风开窍;方药: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证——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证——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息风;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证——治法:镇惊安神,平肝息风;方药:琥珀抱龙丸。

33.慢惊风发病特点: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等症。

慢惊风辨证论治:

脾虚肝亢证——治法:温中健脾,缓肝理脾;方药: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证——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方药: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证——治法:育阴潜阳,滋肾养肝;方药:大定风珠。

34.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要点

(1)发病前1~4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丹痧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史。

(2)急性起病,急性期一般为2~4周。

(3)浮肿及尿量减少。浮肿为紧张性,浮肿轻重与尿量有关。

(4)起病即有血尿,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5)1/3~2/3患儿病初有高血压,常为120~150/80~110mmHg(16.0~20.0/10.7~14.4kPa)。

(6)重症早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功能衰竭。

(7)尿检均有红细胞增多,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红细胞,尿蛋白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总补体及C3的一过性明显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可增高。

肾病综合征诊断要点:具备四大特征,即①全身水肿。②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常在+++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③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25g/L)。④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儿童≥5.7mmol/L,婴儿≥5.2mmol/L)。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水肿辨证论治总的治疗原则为利水消肿。

(1)常证

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解表,利水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热内侵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方药: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消肿;方药:真武汤。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方药: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变证

水凌心肺证——治法:温阳逐水,泻肺宁心;方药: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邪陷心肝证——治法:平肝息风,泻火利水;方药: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水毒内闭证——治法: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方药: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35.尿频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利膀胱;方药:八正散。

脾肾气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升提固摄;方药:缩泉丸。

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补肾,清热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

36.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病因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

遗尿辨证论治:以温补下元、固摄膀胱为主要治疗原则。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益脾,固涩膀胱;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肾气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固涩膀胱;方药:菟丝子散。

心肾失交证——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脬;方药:交泰丸合导赤散。

肝经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泻肝止遗;方药:龙胆泻肝汤。

37.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软、足软,主要在肝肾脾不足;语迟、发迟、肌肉软、口软,主要在心脾不足。

五迟、五软辨证论治:

肝肾亏损证——治法:补肾填髓,养肝强筋;方药: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调元散。

痰瘀阻滞证——治法:涤痰开窍,活血通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

38.

五种发疹性疾病鉴别

39.麻疹辨证论治

(1)顺证

邪犯肺卫证(初热期)——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证(出疹期)——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方药: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证(收没期)——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

(2)逆证

邪毒闭肺证——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方药:麻杏石甘汤。

邪毒攻喉证——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证——治法:平肝息风,清营解毒;方药:羚角钩藤汤。

40.奶麻辨证论治:以解表清热为主。

邪郁肌表证——治法:疏风清热,宣透邪毒;方药:银翘散。

毒透肌肤证——治法:清热生津,以助康复;方药: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

41.风痧辨证论治

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透疹;方药:银翘散。

邪入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方药:透疹凉解汤。

42.丹痧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原则。

邪侵肺卫证——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解肌透痧汤。

毒炽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

疹后阴伤证——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

43.水痘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

邪伤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银翘散。

邪炽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方药:清胃解毒汤。

44.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在口腔疱疹出现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

手足口病辨证论治:以清热祛湿解毒为治疗原则。

邪犯肺脾证——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方药:甘露消毒丹。

湿热蒸盛证——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方药:清瘟败毒饮。

45.痄腮诊断要点: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可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有时颌下腺出现肿痛。

痄腮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原则。

(1)常证

邪犯少阳证——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柴胡葛根汤、银翘散。

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普济消毒饮。

(2)变证

邪陷心肝证——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方药: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

毒窜睾腹证——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

4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传单时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

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

邪犯肺胃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方药:银翘散。

气营两燔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痰;方药:普济消毒饮。

痰热流注证——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方药:清肝化痰丸。

湿热蕴滞证——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方药:甘露消毒丹。

正虚邪恋证——治法:益气生津,兼清余热;方药:气虚邪恋,竹叶石膏汤;阴虚邪恋,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47.顿咳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西医学称为百日咳

顿咳辨证论治:重在涤痰清火,泻肺降逆。

邪犯肺卫证(初咳期)——治法:疏风祛邪,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

痰火阻肺证(痉咳期)——治法:清热泻肺,涤痰镇咳;方药: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气阴耗伤证(恢复期)——治法:养阴润肺,健脾益气;方药:肺阴亏虚者用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证用人参五味子汤。

48.蛔虫病辨证论治: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

肠虫证——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方药:使君子散。

蛔厥证——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方药:乌梅丸。

虫瘕证——治法:行气通腑,散蛔驱虫;方药:驱蛔承气汤。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

49.夏季热又称暑热症,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夏季热辨证论治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基本原则。

暑伤肺胃证——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上盛下虚证——治法: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方药:温下清上汤。

50.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病程多为6~8周。死亡原因多为心肌炎、动脉瘤破裂及心肌梗死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卫气同病证——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

气营两燔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方药:清瘟败毒饮。

气阴两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方药:沙参麦冬汤。

51.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在2~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紫癜辨证论治: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

风热伤络证——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方药:连翘败毒散。

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证——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5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辨证论治:以调补脾肾为要。

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补肺;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脾虚肝旺证——治法:健脾助运,平肝息风;方药:益脾镇惊散。

肾精亏损证——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方药:补肾地黄丸。

编辑推荐:

【二试突击】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考试冲刺**攻略|考前资料大汇总!

【分值占比】中医执业二试考试各科目分值占比及备考重点指导汇总整理!

【考点汇总】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二试考生考前必背的考点汇总!

【二试估分】2019年中医执业“一年两试”模拟试卷600道!

以上为“中医执业二试考点:中医儿科52大考点”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更多信息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题库小程序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中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