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回看
3月7日 18:00-22:00
回看扫一扫,立即下载
瀵偓閸欐垼鈧拑绱�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閼昏鐏夐悧鍫熸拱閿涳拷8.7.1
鐎瑰宕滈悧鍫熸拱閿涳拷8.7.1
鎼存梻鏁ゅ☉澶婂挤閺夊啴妾洪敍锟�閺屻儳婀呴弶鍐 >
APP:闂呮劗顫嗛弨璺ㄧ摜閿涳拷閺屻儳婀呴弨璺ㄧ摜 >
官方微信Yishimed66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是临床药理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内容:
1. 产生灭活酶耐药菌可产生多种多样灭活酶,改变药物的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主要有2类。
(1)水解酶如肽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耐药后,产生了裂解其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
(2)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等。
2. 改变靶部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原始作用靶点,称为靶部位。
3. 增加代谢拮抗物:磺胺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后,后者可使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产量增加20——100倍,高浓度的PABA与磺胺药竞争二氢蝶酸合酶时占优势,从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药性。
4. 改变通透性:细菌通过各种途径使药物不易透过细菌细胞外膜进入菌体,而对抗菌药物有天然屏障作用。
5. 加强主动外排系统: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杆菌等均有主动外排系统。
6. 其他
(1)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构改变所致。
(2)对利福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假单胞菌等是由于降低了RNA聚合酶的亲和力。
(3)耐红霉素的大肠埃希菌中都存在红霉素酯酶,其能酯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结构。
以上就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考试辅导资料请大家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