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杆菌属的分类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大纲中要求考生掌握的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一考点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嗜血杆菌属隶属于巴斯德菌科。该属细菌共有17个种,其中与临床有关的有9个种: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嗜沫嗜血杆菌、副嗜沫嗜血杆菌、迟缓嗜血杆菌。DNA中G+C含量为37~44mol%.
流感嗜血杆菌:又称发否氏杆菌。1892年,德国(其出生地现属波兰)细菌学家R.F.J.法福首先从流感患者鼻咽部分出,当时认为是流感的病原菌。直到1933年分离出流感病毒,才纠正这一认识。本菌细小球杆形,大小为(0.2~0.3)×(0.5~2.0)微米。在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传代培养中,呈球杆状、长杆状、少数为丝状。粘液型菌株有荚膜,毒力较强。适温37°C.菌落一般为光滑型。若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孵育,则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这叫做“卫星现象”。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本菌有3种抗原:①型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分a~f6个型,其中b型毒力最强,f型次之;②型特异性菌体抗原。分数型;③种特异性菌体抗原。对人类主要引起继发性化脓性感染,可导致婴幼儿原发性化脓性脑膜炎。
杜克雷氏嗜血杆菌:因意大利皮肤病学家A.杜克雷(1890)发现而得名。是人类溃疡性性病──软性下疳的病原菌,因而又名软性下疳杆菌。菌体大小为0.5×(1.5~2.0)微米。有成双或短链排列趋势。可呈两极浓染。无芽胞和鞭毛。
埃及嗜血杆菌:1883年,德国细菌学家R.科赫在埃及从结膜炎患者中观察到,1887年,美国眼科医师J.威克斯在纽约分离出此菌,因此又称科-威氏杆菌。无荚膜,有时呈两极浓染,不形成吲哚,抗原与流感嗜血杆菌有部分相同。引起人类的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动物的实验性感染未成功。
猪嗜血杆菌:又称猪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格拉瑟氏病病变,表现为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膜炎和关节炎。猪流感是由本菌与猪流感病毒的协同作用引起的。
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又称副溶血性嗜血杆菌,它不需病毒协同作用就可引起胸膜肺炎。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致死性败血症。
羔羊嗜血杆菌:在成年绵羊引起支气管肺炎,在羔羊引起败血病,在牛引起胸膜炎和流产。
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和鼻炎。
马生殖器嗜血杆菌:引起马传染性子宫炎(CEM)。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整理的嗜血杆菌属的分类,一共17种,与临床相关的有9种,你掌握了吗?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相关的考试资讯,请登陆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