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考试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考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简介
在白细胞总数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有30%以上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这些白细胞凭借血液的运输,从它们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组织,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
当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正常值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显微镜计数法: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0.01~0.05(1%~5%)
分叶核: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B):0.0~0.0075(0~0.75%)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1~0.08(1%~8%)。
三、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急性感染:
A.局部感染:痈疽、疖肿等健康搜索。
B.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热、急性阑尾炎、白喉、急性胆囊炎等。
②中毒:
A.药物性:铅、汞、安眠药洋地黄类、安替比林、砷等;虫毒、异种蛋白吸收
③血液病: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⑤其他: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后、库欣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恶性肿瘤、恶病质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重症感染: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②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④药物: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
⑤放射线照射:放射病等。
⑥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脾脏疾病健康搜索: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⑨其他:恶病质、血液透析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
②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
③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等。
④感染症: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L?ffler)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⑥其他:放射线照射后、卵巢肿瘤、肉样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①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②药物:用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③应激状态。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①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健康搜索。
②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期、梅毒、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痘疮、水痘、异种蛋白吸收等
(6)淋巴细胞增多:
①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结核病梅毒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②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重链病等
③内分泌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④其他: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营养失调、急性中毒症恢复期等。
(7)淋巴细胞减少:
①感染:淋巴腺结核、粟粒结核、伤寒、肺炎、传染病早期等
②肿瘤:嗜酸细胞性淋巴肉芽肿、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等。
③药物:应用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④放射线照射后。
(8)单核细胞增多:
①感染:肺结核病活动期或恶化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痘疮、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原虫性疾病(疟疾、黑热病、立克次体病)等。
②血液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综合征、高雪(Gaucher)病等。
③慢性疾病:肝炎、肝硬化等。
④其他火罐网: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等。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