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为了帮助更多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血钙分为游离钙和结合钙。
蛋白结合钙含量和血浆白蛋白浓度有关,如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非扩散性钙也减少,以致血清总钙量下降,但因游离钙不减少,所以临床上不出现缺钙症状。
非扩散性钙和离子钙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呈动态平衡。
测定方法:
(1)离子钙测定:采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
(2)总钙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和滴定法等。
普遍应用的是络合滴定法,优点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用血量少,准确性符合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用空气-乙炔焰,钙焰的光吸收特征是422.7nm,较火焰光度法灵敏度高,但不适宜常规检验。(参考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钙离子已在临床应用。
比色法有甲基麝香草酚蓝法和邻甲酚酞络合法。
参考值:血清总钙:
成人:2.03~2.54mmol/L。
儿童:2.25~2.67mmol/L。
离子钙:0.94~1.26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钙升高:(高钙血症比较少见)
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多见于甲状旁腺腺瘤,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情况。
2)甲状旁腺素异位分泌: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甲状旁腺素,如肾癌、支气管癌等。但此种情况如未发现原发癌瘤,则很难诊断。
3)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引起血钙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恶性肿瘤伴有骨转移时有大量骨质破坏,而肾和肠又不能及时清除过多的钙,遂引起高血钙。
4)维生素D中毒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引起,但此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5)其他:高血钙还可见于类肉瘤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脱水等情况。
(2)血清钙减低:
低钙血症临床上较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
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放射性治疗甲状腺癌时伤及甲状旁腺等情况。
血清钙可降到1.75mmol/L以下,血磷可增高。
②维生素D缺乏:
食物中缺乏,阳光照射少,消化系统疾患等,使血钙血磷均下降,使得钙、磷乘积下降。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软化病。
③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惊厥原因之一。
④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
严重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生成钙皂,排出体外,造成低钙。
⑤严重肝病、慢性肾病、尿毒症、远曲小管性酸中毒等时血清钙可下降,血浆蛋白减低时可使非扩散性钙降低。
⑥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
碱中毒时总钙不变,离子钙可有改变。
碱中毒离子钙下降是产生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
酸中毒,pH下降,游离钙浓度可相对增加。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临床检验主管技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