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今天也要努力备考,越努力,越幸运哦。有关检验职称考试复习,“血液凝固机制”是考试复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得“血液凝固机制”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如下,请考生查看,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1.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酸与Ca2+结合,再与磷脂结合,这是依K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基础。
(2)接触凝血因子:
包括经典FⅫ、FⅪ和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并与激肽、纤溶和补体等系统相联系。
(3)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
包括FⅠ、FⅤ、FⅧ和FⅩ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凝血酶敏感。
(4)其他因子:
包括FⅢ、FⅣ。正常情况下,FⅢ不存在于血液中。FⅣ即Ca2+。
2.凝血机制
(1)内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2)外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3)共同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以上内容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得“血液凝固机制”的相关知识,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各类医学考试的相关信息等着大家。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也要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