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整理“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还不清楚的检验职称考生,速度查看!
寄生虫病的流行
流行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接触感染、经胎盘感染、自体感染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流行特点:
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条件;人群生活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
季节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疟疾流行与中华按蚊。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的感染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与生产活动。
自然疫源性: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
生物因素: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血吸虫病流行与钉螺的分布;丝虫病与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
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以上“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各位检验职称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考试动态、辅导精华、考试经验、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