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详情出分当晚 19:00-21:00
详情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口腔助理医师复习笔记”,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好发人群
常见于青壮年,16-30岁发生率最高,男性比女性多见,约2:1。下颌骨多见。
疾病症状
一、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急性期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先累及髓腔,再向外扩展,累及密质骨骨膜,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基础上发生,多发生于下颌。急性期可出现高热、寒战、食欲减退、嗜睡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患者自觉病变区疼痛剧烈,并放散到头面部。病源牙及邻近牙出现松动,伸长感,不敢咬合。随炎症发展,患处牙龈红肿、压痛、龈袋溢脓,脓液可从口腔黏膜及皮肤破溃溢出,在颌骨骨髓腔内感染扩散,形成弥散型骨髓炎。发生于下颌骨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下唇麻木。上颌骨中央性骨髓炎罕见,很少形成广泛的骨质破坏。当炎症波及整个上颌骨体时,常伴有化脓性上颌窦炎,鼻腔与口腔龈袋可有脓液溢出。可波及相邻的组织间隙,如眶下、眶周、颊部、颧部、翼腭窝、颞下、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甚至波及颅底、中耳等,出现相应的眼部、耳部以及间隙感染症状。
2.慢性期
急性期颌骨骨髓炎未能及时正确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常在发病2周后转入慢性期,体温正常或低热,局部疼痛肿胀减轻,全身不适症状减轻。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瘘孔,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触之易出血,长期排脓,有时可排出死骨片。当有大块死骨或多数死骨形成时,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与面部畸形。从口腔粘膜瘘孔排出的脓液,不断进入消化道,可引起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1.急性期
边缘性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多发生在下颌骨,以下颌支及下颌角处居多,多由于下颌智齿冠周炎波及咬肌间隙感染而继发。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与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表现相似,面部下颌角周围区域红肿热痛,张口困难,可伴全身发热。
2.慢性期
当炎症转入慢性期,腮腺咬肌区皮肤可呈弥漫性肿胀,微压痛,局部组织坚硬,无波动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可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急性发作。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可分为骨质增生型、溶解破坏型。前者多发生于青年人,抵抗力较强、病原菌毒力相对较弱,患侧腮腺咬肌区肿硬,皮肤无急性炎症及排脓;后者骨膜、骨密质已发生溶解破坏,遗留瘘孔,长期溢脓。
编辑推荐:
【8月20日】“救命稻草”!2019年口腔医师考前专业师资直播
【官方】201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笔试机考流程两大重要变化!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口腔助理医师复习笔记”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搜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都取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