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详情出分当晚 19:00-21:00
详情备战2021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复习之初一定要打好基础,加强考点的识记,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点体系。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数据统计和整理、龋病流行病学——2021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辅导”具体资料,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复习相关内容有所帮助!
数据统计和整理
数据的整理工作一般分三步:首先是对所有数据进行认真核对。然后把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特性或程度进行归类。资料分组后,就可以清点每组中的频数。可用计数法,将每一组中的频数相加。但是人工整理花时多,且误差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计算机整理。
常用的统计指标有:
平均数可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标准差是用来说明一组观察值之间的离散度。
标准误是用来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可信区间是用样本均数(或率)和标准误对总体均数(或率)作出区间估计。分为95%可信区间及99%可信区间,95%或99%可信区间即总体均数(或率)有95%或99%的概率(或可能性)在此区间范围内。
率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在评价口腔疾病的患病状况时,常用率来表示人群中疾病状况的高低。
构成比:是用来说明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龋病流行病学
龋病常用指数:
恒牙龋、失、补指数是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按照WHO的记录方法,检查30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
乳牙龋、失、补指数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与恒牙龋相同,WHO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而龋均和龋面均不如DMFS较为敏感。龋面充填构成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可用于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反映充填这些龋齿所需要的工作量。
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龋病发病率仅指在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无龋率主要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人群中某些年龄组的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
龋病的流行特征包括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学龄前儿童易患龋,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乳牙逐渐脱落,患龋率逐渐下降。但恒牙萌出至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因此,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患龋率又开始上升,25岁以后由于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了牙对龋的抵抗力,使患龋情况趋向稳定。进入中老年时期后,容易引起根面龋。所以50岁以后老年人的患龋情况比较严重,是继牙周病之后造成老年人失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推荐】
2021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详细说明(不同学历/专业)汇总
“数据统计和整理、龋病流行病学——2021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辅导”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更多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动态、学习经验技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