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详情出分当晚 19:00-21:00
详情牙釉质龋的病理变化是口腔助理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大纲涉及内容,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牙釉质龋的病理变化——口腔助理医师考点详解”资料如下:
1.平滑面龋
多见于牙邻接面接触点下方、颊舌面近龈缘牙颈部。早期表现为牙表面白垩色不透明区,与周围正常的透明釉质不同,这种不透光是由于釉质的脱钙使其光折射率改变。此时,釉质表面的连续性未丧失,探针探诊时釉质仍质硬、光滑,常规X线摄影也不能检测到病变。以后,由于色素沉着,白色斑块状病变有黄色或棕色色素沉着,并向周围组织扩展,病变区逐渐变得粗糙,最终病变进展,组织崩溃,龋洞形成。
结合透射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显微放射摄影观察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断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1)透明层:位于病损的最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是龋损最早发生的组织学改变。此层釉质晶体开始出现脱矿,晶体间孔隙较正常釉质增大,孔隙容积约为1%,较正常釉质(0.1%)增多。当用加拿大树胶(折光率1.52)或喹啉(折光率1.62)作为介质封片时,这些大分子物质可进入到孔隙中,由于这些介质的折光率与正常釉质(折光率1.62)相似,故在光镜下观察,釉质的结构消失而呈透明状,与深层的正常釉质及透明层表层的暗层分界清楚。
(2)暗层:紧接于透明层表面,当磨片浸渍于树胶或喹啉时,此层表现为暗黑色。暗层较透明层孔隙增加,孔隙容积约为2%——4%。孔隙大小不一,部分孔隙较大,部分孔隙较透明层中的小。由于树胶和喹啉分子较大,不能进入这些较小的孔隙中,小孔隙由空气占据,空气的折射率为1.0,与正常釉质羟基磷灰石的折光率相差较大,当偏光透过此层时,产生了较大的散射,故呈现为色暗。
(3)病损体部:是釉质龋病变的主要部分,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近暗层。将牙纵断磨片浸于树胶、喹啉观察,病损体部显示为较为透明,与暗层之间界限清楚。此层脱矿程度较为严重,约占釉质容积5%——25%。由于病损体部的孔隙较大,树胶、喹啉等可以进入,故用它们浸渍磨片时,此区显得较透明。
(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孔隙容积约占釉质体积5%,而病损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下,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釉质表面与其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因其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故有抗酸力强的特性。表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来自表面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以及与深层病损释放出来的矿物离子在表层的重新沉着有关。
2.窝沟龋
窝沟龋的病变过程、组织学特征与平滑面龋相似,但由于窝沟龋的解剖特点、釉柱排列方向与平滑面釉质不同,形成窝沟龋的形态与平滑面龋不同。龋损形态也呈三角形,但基底部向着釉质牙本质界,顶部向着窝沟壁。
窝沟龋病损并非从底部开始,而是呈环状围绕着窝沟壁进展,并沿釉柱长轴方向向深部延伸,当病变进展超过窝沟底部时,侧壁病损相互融合。由于窝沟附近的釉柱排列方向为向窝沟底部集中,形成的龋损及形态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即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潜行性龋损,由手釉质在窝沟底较薄,窝沟龋病变很容易进展到牙本质。此种病变在临**检查时可能无明复龋洞,但其深层已有较大范围的病变。
3.釉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
在扫描电镜下见病损区釉柱间隙(柱鞘)和晶体周微隙均增宽。微晶有溶解,溶解自晶体边缘或自中央开始,中央溶解往往是沿晶体长轴进行,最终使晶体破坏,晶体间孔隙增大。并且在龋损过程中发生着晶体的溶解,还存在着晶体在矿化现象。
“牙釉质龋的病理变化——口腔助理医师考点详解”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更多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动态、学习经验技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