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炎基本病理是什么?有很多口腔医师考生都比较关注,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别名 | 表现 | 常见疾病 |
过度角化 | 角化亢进 | 角化层过度增厚 1.过度正角化是角化层增厚,胞核消失,粒层增厚; 2.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见残留的细胞核,粒层不明显。 | |
角化不良 | 错角化 | 棘层或基底层出现细胞角化。 1.良性角化不良:多在上皮钉突中出现。 2.恶性角化不良:细胞形态有异型性。 | 恶性见于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
上皮异常增生 | 上皮总的紊乱。 可发生以下变化:①基底细胞极性消失;②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③核浆比例增加;④上皮钉突呈滴状;⑤上皮层次紊乱;⑥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⑦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⑧细胞多形性;⑨细胞核浓染;⑩核仁增大;?细胞黏着力下降;?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 ||
棘层松解 | 棘层细胞间细胞间桥溶解,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失去联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 天疱疮 | |
疱 | 棘层内疱 | 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彼此分离 | 天疱疮 病毒性水疱 |
基层下疱 |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 | 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 |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 基底细胞内水肿较轻时,胞质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基底细胞即发生液化,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 | 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 |
糜烂 |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 | 疱疹 | |
溃疡 |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 | |
斑 | 红色斑为固有层血管扩张充血。 黑斑可由于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也可由于固有层有噬黑色素细胞或含铁血黄素存在;黏膜内有某些金属颗粒沉积也可形成黑斑。 | 银汞沉着症 |
口腔黏膜疾病 | 临床特点 | 病理特点 |
白斑 | 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擦掉,在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 上皮增生 1.单纯增生:上皮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2.疣状增生:上皮表面高低不平。 异常增生:白斑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重度异常增生即原位癌。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
红斑 | 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 恶性者比例高。 均质型红斑有的为上皮萎缩,有的为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 颗粒型红斑大多为原位癌或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润癌。 |
扁平苔藓 (皮肤黏膜病) | 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为浅白色斑块。 | 棘层增生者较多,上皮钉突延长,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 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 |
盘状红斑狼疮 | 皮肤红斑上覆盖鳞屑,鳞屑内有角质栓 | 过度角化,有角质栓,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荧光显微观察基底膜区域绿色荧光带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 癌前状态 病因不明 | 结缔组织纤维变性 |
天疱疮 |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寻常性天疱疮 | 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见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棘细胞膜周围亦可见翠绿色的荧光环 |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 瘢痕性类天疱疮。 | 基底层下疱,上皮内无棘层松解。 翠绿色的荧光带沿基底膜区伸展,为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
念珠菌病 | 白色念珠菌感染 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 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假膜在镜下为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 |
口腔毛状白斑 |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白色毛绒状病变 好发舌的外侧缘,多为双侧 不易被擦掉 | 上皮呈皱褶或绒毛状,棘层明显增生, 棘细胞层常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 见大量病毒颗粒 |
推荐阅读:
以上“口腔黏膜炎基本病理”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