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如何发展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是怎么发展的?相信这是大家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话题。下面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现代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由古老的牙医学逐渐发展而来的。早在公元前l4世纪,我国商朝武丁时代(公元前1324~1266)的殷墟甲骨文中和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素问》及埃及古医学史书《埃伯纸草文))(Ebers Papyrus)与印度医学家妙闻(Sustruta)所著的医书中,均有口腔、牙齿和牙病与全身疾病关系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出版的《黄帝内经》,就对口腔解剖生理的知识已有广泛记载,例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强劲,故真牙生而长极”。上述女子7岁开始换牙,21岁智齿萌出。男子8岁开始换牙,24岁萌出智齿,与现代情况基本相符。又如“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二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此可见,国内外医学家早已对口腔有关器官进行了研究。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齿病第七,治失欠颊车脱臼开张不合方谓:“以一人提头,两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令复入口中,安竹简如指许大,不而啮伤人指”。从其复位手法可见当时对颞下颌关节解剖生理知识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此后,John Hunter所著的《人类牙齿的自然史》、Bradley所著的《基础口腔生理学》、Whe口er所著《牙体解剖生理与咬合》、Sicher所著《口腔解剖学》和王惠云所著《牙体解剖生理学》及陈安玉所著《口腔矫形应用解剖生理学》等著作,至今仍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回顾历史,可见国内外医学家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史上曾经作出重要的贡献。但由于我国遭受漫长的封建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束缚,口腔解剖生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解放前我国仅有5所牙医学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事口腔解剖生理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可谓屈指可数。新中国成立以后,口腔医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全国数十所医学院校相继成立口腔医学系、院,各口腔系、院均有相应的师资、教辅人员和教学没备。在科研方面,我国口腔医学专家,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张震康教授对颞下颌关节和颌骨血供及颜面美学等研究,王毓英教授对与下颌运动等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惠芸教授对牙体解剖和等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徐樱华教授对等的研究和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沈文微教授对口腔功能的研究,均取得了呵喜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充实了国人口腔解剖生理学资料,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