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中耳炎 > 正文

中耳炎的危害不容忽视,早期治疗是关键!

2020-07-14 10:11 医学教育网
|

关于“中耳炎的危害不容忽视,早期治疗是关键!”,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

中耳炎的危害,你知道么?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耳部最常见炎性病变,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好发于儿童,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中耳结构破坏及功能受损,引起听力下降,严重者可致耳聋。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四大类。

1、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伴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达8周以上者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症状可见:听力减退、耳痛、耳闷胀感、耳鸣。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病于冬春季,多见于感冒后及学龄前儿童,是细菌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通过咽鼓管、外耳道及血性感染三个途径进入中耳引起脓性感染。

症状可见:(1)畏寒、发热、怠倦、食欲缺乏,小儿症状较重;穿孔后症状减轻。(2)耳痛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锐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吞咽咳嗽时加剧。鼓膜自发穿孔或通过切开等处理使脓液排出后,疼痛顿减,全身症状也随之改善。在婴幼儿常哭闹不安、拒食。(3)听力减退及耳鸣耳闷胀感,穿孔后听力可改善。有时伴眩晕。(4)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脓液流出,初为血性浆液,继为白黏脓或黄稠脓。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种,单纯型并发症少见,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常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且以胆脂瘤型常见。症状以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征,可引发多种颅内外并发症出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迷路炎、脑膜炎、脑脓肿,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原因容易引起中耳炎?

1、感冒,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多数患者都是呼吸道感染致病,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2、过度用力擦鼻,在不洁的水中游泳、跳水、潜水及不适合的咽鼓管扩张术及鼻腔冲洗术;

3、婴儿哺乳位置不当时,均易使致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中耳炎如何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及早全身应用足量(剂量、疗程)、有效的抗菌药物予以控制感染,首选β-内酰胺类,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疗程不少于7~10天。

2、鼻用减充血剂

鼻局部用药可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引流。可选用0.05%羟甲唑啉滴鼻液及0.1%赛洛唑啉滴鼻液等。

3、外用滴耳药物

一般情况下,要把滴耳液在手上捂热的情况下点药,不然的话要是尤其在冬天,冰冷的药液滴到耳朵里头,会引起很剧烈的眩晕或者头晕的情况,所以捂热的情况下,最好是躺下来患耳向上,然后滴药,滴进去了以后,要躺上十分钟以后,然后再起来,我们称之为耳浴。

4手术治疗

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清洁卫生。

2、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及早治疗。擤鼻涕时不要过分用力,以防鼻涕进入鼓室引起感染。

3、鼻和鼻咽部的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时,应及早使用喷鼻剂,使鼻腔黏膜收缩、咽鼓管通畅,令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促进中耳内的渗出物及时吸收。

4、保持外耳道的干爽,尽量不要进水,洗澡、游泳后,可以将一侧耳朵向下,空出里面的水。对于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的患者应禁止游泳。

5、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对小儿,要避免着凉。

6、要注意婴儿哺乳喂养时不要平躺,取半坐位,防呛咳。溢奶时,避免进入耳道。

“中耳炎的危害不容忽视,早期治疗是关键!”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关科普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