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三叉神经痛 > 正文

比牙疼还恼人的三叉神经痛,用这招自己在家缓解

2021-03-08 16:15 医学教育网
|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一旦得上,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因为劳累、吹风甚至刷牙而再次诱发。关于“比牙疼还恼人的三叉神经痛,用这招自己在家缓解”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3

比牙疼还恼人的三叉神经痛,用这招自己在家缓解

面痛是指面部一定部位突然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性疼痛。常因触及面部的某一点诱发疼痛发作,疼痛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部和下颌部,以上、下颌部出现疼痛居多。疼痛可放射性、烧灼样、抽掣样、刀割样、针刺样等,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后缓解,但可反复发作。

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均可归属本病范畴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面痛的发病多由风寒邪气客于面部经络,使经脉拘急收引;或由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夹胃热循经上扰;或由外伤所致,或病变日久不愈,或由情志因素诱发,气机不畅,瘀血停滞经脉;或由素体阴虚,房劳伤肾,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烧灼筋脉等原因所致。

面痛的总病机为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辨证分型

面痛应着重辨明虚实。

一般痛势急迫,病史较短多实。若局部肌肉抽搐、流泪、流涕、流涎,苔薄白,脉弦紧,为外感风寒;若局部灼痛,烦躁易怒,口渴,便秘,苔黄而干,脉弦数,为肝胃热盛;若痛点固定不移,舌暗有瘀斑,脉细涩,为气血瘀滞。

一般痛势缓和,病史较久多虚。若腰酸神倦,遇劳发作或加剧,形质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

刮痧治疗

01实 证

治法:疏散风寒,清泻肝胃,通经止痛。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百会穴经上星穴至印堂穴的循行线、患侧太阳穴经角孙穴至风池穴的连线,不必出痧;角揉风池;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穴至悬颅穴的连线、从攒竹穴经鱼腰穴至瞳子髎穴的连线、从鼻翼旁迎香穴由内向外经颧髎穴至下关穴的连线,均不必出痧;泻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膈前穴的循行线,要求出痧;角揉合谷穴。

外感风寒者,加角揉大椎、风门、外关等穴;肝胃热盛者,加角揉解溪、内庭、太冲、行间等穴;气血瘀滞者,加角揉膈俞、血海穴。

方义:泻刮督脉百会经上星至印堂段、太阳经角孙至风池段、角揉风池,可疏散风寒,通经止痛;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至悬颅段、从攒竹经鱼腰至瞳子髎段、从鼻翼旁迎香由内向外经颧髎至下关段,可疏通面部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止痛;泻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膈俞段,可祛风通络,调理脏腑气血;角揉合谷,可调经止痛。配大椎、风门、外关疏散风寒;配解溪、内庭、太冲、行间清泻肝胃;配膈俞、血海活血化瘀。

02虚 证

治法:滋阴泻火,通经止痛。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督脉从百会穴经上星穴至印堂穴的循行线,不必出痧;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穴至悬颅穴的连线、从攒竹穴经鱼腰穴至瞳子髎穴的连线、从鼻翼旁迎香穴由内向外经颧髎穴至下关穴连的连线,均不必出痧;角揉风池;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角揉合谷、三阴交;补刮足少阴肾经阴谷穴至太溪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太溪。

遇劳发作或加剧者,加角揉气海、足三里穴。

方义:补刮督脉百会经上星至印堂段,角揉风池,可通经止痛;平刮患侧从额部正中线向外经阳白至悬颅段、从攒竹经鱼腰至瞳子髎段、从鼻翼旁迎香由内向外经颧髎至下关段,可疏通面部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止痛;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肾俞段,可调理脏腑气血;角揉合谷,可调经止痛;角揉三阴交、补刮肾经阴谷至太溪段、角揉太溪,可滋阴泻调和气血。配气海、足三里,可补益正气。

注意事项

1.刮痧对面痛有较好的即时止痛效应,尤其对原发性面痛疗效更为突出。严重疼痛频发者,应配合药物或釆用综合方法治疗。

2.患者应调畅情志,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面部保暖。

3.刮痧后饮用300——400毫升温开水。

4.面痛实证者,可每日轻刮面部患侧,其他部位可间隔2——3日刮痧1次,虚证可间隔4——5日刮痧1次,连续8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周后再行第2个疗程,应连续治疗2——3个疗程。

以上为“比牙疼还恼人的三叉神经痛,用这招自己在家缓解”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疾病类知识,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