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就晚了

2021-03-09 16:09 医学教育网
|

很多人以为食用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元凶,其实真正的元凶是食用盐中的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钠的摄入量是5克。关于“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就晚了”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3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就晚了

除了食盐外,我们吃的腌菜、肉制品、休闲食品、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钠”。所以即使我们每天摄入”钠”量等于食用盐中的“钠”量,我们还会从其它的食物中摄入钠。

我们每天吃的盐含钠量 5 克,但实际上,我们摄入”钠”的含量还是超过了 5 克。所以现在高血压的患病率迟迟没有降下来。

钠含量高的食物清单

除了食盐之外,纳含量高的食物有:

【腌制食品】都是用盐来制作,钠含量极高。

【番茄干】100g 的西红柿干的含钠量高达 2095mg。

【零食】100g 的椒盐饼干含有 1715mg 的钠。

【乳酪】100g 乳酪的含钠量约 1700mg。

【海蟹】一只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腿,含有1436mg 钠。

【发酵粉、小苏打】一汤勺小苏打,含 1368mg 钠;一茶匙发酵粉,含有 530mg 钠。

【汤料包】一份 5g 的汤料,其中的含钠量约为 1200mg。

【香肠、熏肉、咸肉】20 克牛肉干含钠量为 443mg。

【沙拉酱、酱油】一勺酱油的含钠量是 335mg。

【酵母】约 6g 酵母的钠含量,就可以轻松达到 216mg。

帮助降压的四种食物

>>>>绞股蓝

“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绞股蓝被称为高血压的“克星”。同时,绞股蓝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坚持喝。

>>>>山楂

山楂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血液的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有效预防心绞痛。

>>>>玉米须

玉米须晾干后制成茶饮,不但可以利尿、止血、止泻的功效,还有很好的降低血压的功效。

>>>>苦荞

苦荞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和大米的 2——10 倍。

降血压小妙招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除了按时服用药物治疗外,都应该配合以下的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改善高血压治疗作用很大。

>>>>减体重

对于肥胖高血压患者,体重每减 5 公斤,血压可下降 10——20 毫米汞柱。

>>>多运动

如果运动散步半小时以上,血压可降 10 个毫米汞柱。

>>>少吃盐

每天少吃盐在 6 克以下,血压可降 5——6 毫米汞柱;

>>>好心情

保持良好心情,不着急不上火,血压可降 5——10 个毫米汞柱。

除了以上这几点,还有几句话,对降压非常有帮助!降压,请记住心血管专家的5句话:

1.胆固醇增加一单位,心血管疾病死亡概率增加 1/3

如果吃了太多高胆固醇的东西,会带来肥胖和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升高,造成血压升高。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蛋黄、墨鱼等。

亚太地区有关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调查显示,亚洲人体内的胆固醇每增加一单位(1mmol/L),心血管疾病死亡概率就增加 35%。

2.管不住自己嘴巴,就管不住自己血压

和很多疾病一样,高血压也是要忌口的。如果管不住自己嘴巴,就很难控制血压,比如以下 4 种食物,高血压病人就要少吃!

✦刺激食物:辣椒、咖喱、芥末等辛辣调味料,葱、芥菜等辛香蔬菜以及酒类、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过咸食物:咸菜、咸鱼、腊肠等,腌制食品含盐度较高,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高热量食物:特别是糖类,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肉类:比如牛、猪、羊肉,五花肉,肥肉,香肠,腊肠,熏肉等。

3.吸一支烟,血压持续升高15——30分钟

✦吸 1 支香烟后,我们的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增加 5——20 次,收缩压上升 10——25mmHg。

✦吸 2 支烟, 10 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使心跳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

4.很多人的高血压,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夜间的血压会因为交感神经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甚至因为失眠引发焦虑,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容易形成不正常的血压变化规律。而且这种伤害,可不是第二天白天补觉就能补回来的。

5.心理压力增大,血管压力也会骤增

工作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就造成排血时阻力加大,而阻力加大,就会引起血压升高。

以上为“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再不忌口就就晚了”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疾病类知识,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