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建立“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诊模式,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所在,是目前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几年来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和局限性。
一、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赫山财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用“四力”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不断在责任上着力,在管理上用力,在宣传上聚力,在监督上重力,不断提升人民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当好人民健康的“守门员”。截至2021年年底,我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55.95%,重点人群签约率86.4%,脱贫人口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应其签尽签率100%.
1、在责任上着力,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加强预算管理,将项目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足额落实到位,确保家庭医生基础性签约服务费用标准为45元/人:签约服务费用按比例分担,其中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支付20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12元(由各地医保经办机构核定后支付),个人支付8元,根据相关政策区财政适当配套5元/人,达省、市规定标准。例如:2020年度,家庭医生基础性签约服务费财政应承担1923840元,另根据省卫计、财政、人社、发改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付费工作的指导意见》(湘卫基层发〔2017〕4号)精神,对全区48904名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扶人员个人自付费用予以减免,共减免244520元,两项资金合计2168360元,我区财政预算已足额到位。
2、在管理上用力,突出资金使用绩效。赫山财政在积极落实资金保障的基础上,聚力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和工作特点,统一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费的使用范围和具体项目、标准,明确资金申请拨付和清算的流程,建立资金监管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益阳市赫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益阳市赫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资金发放流程、核定了资金使用范围,明确了资金使用要求,确保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果。每季度都与区卫健局联合对基层各医疗机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考核,通过考核资金到位率、支出率、使用率,做好对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合理、合规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3、在宣传上聚力,提高服务的知晓率。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预内容,清晰、生动地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好处,在基层医疗机构(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及每类服务包适应的签约对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
4、在监督上重力,保障服务质量高效。我区成立了赫山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原则,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对“重签约、轻履约”、“重形式、轻服务”、“重进度、轻质量”等问题,及时发现、彻底整改,对因逐利动机导致签约居民出现强烈意见,或流于形式、弄虚作假的签约服务,将严肃处理签约单位服务团队和第一责任人,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医生队伍基础薄弱,全科医生总量不足,是目前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首要瓶颈。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基层的任务越来越多,大多数医务人员身兼多职,家庭医生技术水平与居民需求不对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需求更是多样,居民需求不能满足。
2、相关政策宣传方式单一、力度还不够到位,百姓认知度不够高。一是居民对签约工作的知晓率和真实性的认知度欠缺,对签约兴趣不高。二是有的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会提供24小时的上门服务,这是对家庭医生的错误认知。在签订协议时,不能满足随叫随到服务时,不太愿意签约。三是居民对社区诊疗术水平不认可,认为社区医生的诊疗能力低,对疾病诊治经验不足,导致居民不愿签约。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建议:
1.扩大服务供给,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一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技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满足居民的合理医疗需求,主要是通过学术交流,定向培训以及医学继续教育等实现。二是增加后备力量,扩充团队力量。增加家医医生团队人数,调动一切资源,如乡村医生、退休临床医师等,让这些后备力量发挥最基层网底的作用。三是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签约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健康需求。
2、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家庭医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慢性病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指导,根据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和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家庭医生应加强与签约居民联系,引导签约居民逐步形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就医选择。对签约居民可积极推广采用信用支付、诊间结算等方式,整合挂号、检查、检验、诊疗、取药等付费环节,实行一站式结算,减少排队等候次数和时间。
3、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一是推广弹性化服务协议,允许服务关系稳定的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签订2年、3年有效期的服务协议。二是加强全专结合医防融合。通过专科医生直接参与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经绿色通道优先转诊专科医生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加强全科和专科医生的协作,促进基层医防融合,增强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三是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签订协议、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加强区域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打通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同医疗机构诊疗系统、基本公共卫生系统等数据通道,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四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结合签约居民基本健康情况,通过面对面、电话、社交软件、家庭医生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针对性健康咨询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就诊指导、心理疏导等,密切签约双方关系,增加互信互动,发展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册等多种手段,重点做好签约服务内涵内容宣传,合理引导居民预期。发掘优质高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发挥正面示范引导作用,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加强监督、考核与评价,确保服务绩效。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考核和监督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居民回访等方式,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开展监督评价,确保服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