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是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 实验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2.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2.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3. 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7. 操作步骤:取潘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8.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10. 临床意义
10.1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10.2 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万个红细胞的相当增加蛋白质80mg/L来推算,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