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讨论:敢问乡镇卫生院路在何方?

我们的政府抓卫生院抓农村卫生工作要拿出抓农村计生与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 决心勇气, 那肯定是另一番新气象。
我的一个亲戚就在农村做类似赤脚医生的工作,也没有任何职业证书,给农民解决个头痛闹热的小毛病,自己进药,也能输液打针。因为是个体,所以成本低,很多人都愿意到她那里去看病,农村人不讲究找你要执业证书,只要你解决他的毛病、价格低就行,所以现在农村这种个体很多,也很受欢迎。干的好的,有的还能做外伤缝合、小的切除手术等,利润更丰厚。

这就牵扯出来问题的根本:就是钱和环境。
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有限,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可以说和城市人相比处于绝对弱势,就更需要政府能保护他们的权益。但是国家对医疗投入很小,农村老百姓没有医疗保险,收入有限,造成了优先选择方便、便宜的小诊所,本来卫生院成本就更高一些,国家又没有投入,有限资源又都投向了大医院,收费肯定就高于小诊所,水平又有限,小毛病和小诊所差不多,大毛病解决不了,患者肯定不愿意去,病人少了,时间久了,这样更增加了卫生院的维持成本,因此造成恶性循环。至于管理问题等,和其他行业没什么区别,就不多说了。

因此,关键是要国家负起责任来,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人前段时间到离县城50~60公里的镇卫生院呆了月余时间,感受颇深:
一、现状:
1、卫生院工作人员约20名,医疗组:主治一名(过十来天退休),医师3名,村医一名,见习期4名。政府拔款一年5万元。
2、有两栋楼:一是住院部、产房、手术室,一是门诊、防疫、办公、药房等。
3、设备: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日常工作:医疗主要是发热、皮肤病,病人基本上是集中在上午,下午基本没事。每天门诊及观察约50人次。防疫主要是预防接种。
三、感受
1、设备条件能应付基本医疗需要,但技术力量有待提高,心电图机基本闲置,外科手术只定期预约病人,上级医院医生下来实施,也只限下腹手术或体表肿瘤。
2、卫生院的医疗与村医没有多大优势:村医无法处理的,一般卫生院也难处理,基本上是观察一段时间转上级医院。
3、村民就医时的偏见:一定要找老医生、老龄人不肯去县城就医等。
四、思考:
卫生院的功能:是医疗为主还是预防为主?由于现在交通方便、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卫生院在医疗上没有优势,故应以预防为主。
在技术力量没跟上以前没有必要在硬件上盲目投入。
在一些贫困地域及远离县级的乡镇卫生院,政府要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投入保障基本医疗需要。
marineman wrote:
农村的医疗保障是个大问题,fdsxw 的意见还是有道理的,建议转发卫生部,请参考执行^_^

但是我有个担心,目前大医院的药品价格和营销机制能适应广大农村的现状吗?县级单位10元的药,在村级要多少钱?100元的呢?医院都是以药养医,靠检查费用贴补诊治费用,到了农村,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赚钱呢?

hyhhjn 的建议我看反映了问题的本质,经历条件的差异造成各地医疗机构的运行状况差别。建中心医院的办法好!逐步推广吧


估计老兄至少也是一个副局级领导, 哈哈!
我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是外行。不过,我同样来自农村,看了这些帖子,真的很同情农村的父老乡情。国家其实并不是很穷,有很多钱其实花得很不值得,比如学术界吧,很多导师手里科研经费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也不少见,学生答辩吃饭就得上千元。很多研究其实意义并不怎么样,但却花了很多钱,说白了不少科研人员在浪费国家的钱,可惜!当然,并不排除很多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曾经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雀,原因?
关键原因是:1\观念没转变,你看个体医生,那个不发财?卫生院的医生医术不会比他们差吧,可惜放不下老爷架子.服务不热情.来了病例人呢,又想多开药赚钱,结果就把病人吓跑了.2\条件差,设备稀少,陈旧.3\现代交通条件改善,有点钱的农民去大医院很方便.那里设备好,医生水平高.
2.乡镇卫生院是否要按市场规则,任其自生自灭?
很多地方财政很紧张,没有闲钱去养活乡镇卫生院,应按市场规律办.承包也可.
3.如要发展,对策?
转变观念,适当增加设备,注意提高业务水平,发展中草药.
反观卫生院,人员臃肿,好多人是不干活的,临床一线的人很少,成本自然高,我以前的医院,共31人,其中医生护士共10人,其他的人包括院长都是不在临床一线,更要命的是后勤人员都是有关系的,不干活,工资比临床还高,你说医院的钱到哪里去了?
我这里也是一样的,看到没有水平的人却因为“有关系”,在一个不能胜任的职位,不用做工作也有高收入。所以我想本法想走人……卫生院是一个“帮派”的地方!!!!!!!!!!!!!!!!!!!!!!!!!!!!!!!!
对阿,现在乡镇的人都不相信乡镇的医院,认为他们不会看病,而上面的人对这种地方医院也不是很重视,所以出现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我不会从高层次上分析,只是觉得与其让乡医院一个个在沉默中消失,不如让他们动起来 。就让他成为乡镇府的一个医疗保健机构一部分,定期到乡的各个村子中进行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以低廉的价格为农民进行体检,指导其用药,走出一些治疗的误区。有的时候,我觉得在农村防病有的时候比治病还重要。现在农村的确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去大队推销各种药,蒙蔽人,为什么政府不能组织人力,定期去村里呢。上一级政府也可以定期让高一级医院的医生轮流到乡级医院工作一段时间,而不仅仅是坐诊。乡医院因为小,所以要活动起来才会有生机。
乡医院“活”不起来,谁之过?整个医疗系统的不健全又是谁之过啊?
要毕业了,此时感觉脚下的路跟乡镇卫生院一样不知在何方,如果我有了自己的路,一定助乡镇卫生院走一程。
我们这儿是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有26个乡镇,110万人口,26家乡镇卫生院,普遍在惨淡经营。原来设区(老的行政级别,叫区公所,正科级,辖下股级的乡、镇,后撤销,成立由县直管的乡镇)的10个乡镇卫生院条件较好,医务人员在60至120之间,病床在20至50左右,能开展外科、腹腔等手术,但是也普通在惨淡经营,只有一家效益较好,年收入近800万,仅80人,其它的只能勉强维持人员开支;其它16家原来不设区的乡镇卫生院可以说是惨不忍睹,20至40人,病床几个(好象从来就没有用过),有的病房干脆就挪做它用,人员是轮流上班,合作医疗虽然对乡镇卫生院有一定的好处,但起色不大,病人主要选择原来的区医院和县级医院。95年以前县财政还给原来的区医院拨付有一定的款项,如农村卫生工作经费、药政工作经费、妇幼专项工作经费等,虽然不多,但能也能负担几个人,如农村卫生专干、药政专干、妇幼专干,还能或多或少的做一些事,加上自己的业务收入,不存在什么生存问题,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大都是那个时间去的。后来,这些款项都没有了,政府甩包袱,乡镇卫生院自己只能维持,没有发展,病人也就慢慢流失了,乡镇卫生院也就基本上完了。那一个效益较好的乡镇卫生院是以周围的乡镇卫生院瘫痪为代价的,当然也有管理等其它方面的原因。
没有政府的扶持,只有少数乡镇卫生院通过强化管理等方式振兴起来,不可能全部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不是乡镇医院的不要发表评论,你们不知道其中的苦,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认为现在主要是国家的医疗体制有问题,国家对医疗的态度有问题,下面的放,大医院打,唉!不知上层领导在想什么呢?主要是社会的贫富不均导致的.我是个大专毕业的学生,后来又考研,所以我经历了从乡镇医院到省级医院的不同工作环境,而且我还去过国家著名医院象瑞金医院,所以我的彻底的理解是一个字--钱,而且贫富分化是主要的,看上海有了社保,小病都去住院,可在农村,为了省几个钱,有些病他们只能抗着,除非是抗不住了才去看,而且有时看不彻底就因为钱的题不得不提前出院,讲到这里我真有点难过!国家是怎么了?有些人在那浪费了资源,可是农村里的人是有大病都不敢看,没钱呀!但是做为乡镇医院也没办法,也要生活,钱收的已够少的了,还是看不起.我觉得主要还是国家的大环境问题,现在引导的就是让人一切向钱看,钱成了万能的,所以也就没办法了,也不能去怪个人什么的,就是这样的.有钱你就是永远有钱,什么都好过,没钱你一辈子穷,该你受罪!只能这样讲了!我无法再用其它什么来解释了!
1\卫生院人员经费的2/3由财政负责
2\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实惠
3\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多
4\国家对卫生院的基本设施进行投入(建筑物\医疗仪器设备)
暑期有机会在农村搞调研,调查访谈中让我对湖州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先和大家分享所见。

  湖州新型农村卫生
象中国内地绝大多数的农村一样,自从中国的医疗制度转变为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来,一支由接受过初级医疗培训的农民组成的乡村医生队伍在东林镇也渐渐地消亡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让东林镇农民也陷入了“小病不愿看,大病看不起”的困境。
1997年开始,东林镇社区卫生中心提出“整合所有、共同经营”的理念,开始在全镇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以服务半径105公里,步行15分钟,3000至5000人口为标准建立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医保制度提供了硬件准备;另一方面,将分散在乡村的赤脚医生整合起来,纳入该体系,同原卫生院的职工一起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这种统一管理,不仅规范了赤脚医生的行医行为,而且整合之后的医疗队伍实力更强,更能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走进东林镇星联社区服务站,我看到诊疗室、配药房、康复室、健康教室一应俱全,一点不输给城市社区医院。干净整洁的输液室里,两位上了年纪的农民正躺在病床上输液,表情轻松,正悠闲地看着电视。把医疗机构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只是方便了农民就医。建立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则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
首先是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从1999年开始,东林镇每年都坚持给农民做免费体检,中心和各服务站的59名医护人员分片包干对社区农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为每户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自2005年开始,每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都可以享受每年10元的政府补贴,每两年参加一次健康体检。体检的项目不仅包括了以往内外科的物理检查、血常规等比较简单的项目,也包括了如B超、心电图、胸透等相对复杂的项目,并且体检的基础资料都将全部被记录进每一位农民的健康档案里。采访时农民告诉我们,“我们每年自己出25元,参加合作医疗。他们(医生)早体检早预防,花小钱可以省大钱。”游树荣站长说,“免费体检对政府而言承担的费用虽然不大,但避免农民慢性病加重的效果却很明显。” 体检的目的是让农民早期发现疾病,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止小病变成大病。和治疗的费用相比,早期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花销不大,但却为农民实实在在解除了健康的许多隐患,用较低的成本避免了大病的发生。  
农民的保健不只是体检,社区医生还定区上门检查。根据健康档案,医生每个月花10天的时间回访各类慢性病患者,不断更新这些健康档案里的内容,随时掌握他们最新的健康状况。同时向他们宣讲各种保健知识,如对高血压病人的生活干预,要少抽烟喝酒;对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干预,要少吃甜食等等。每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手里都有一本服务卡,上面记载了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记录。而在每位社区医生的手里也有一本记录本,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服务对象的动态健康信息等12项内容。
有免费保健固然好,但是农民最担心的还是能否看得起病。为此,东林镇采取的办法是,每人每年交25元,政府再补贴25元,建立门诊报销和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就诊的门诊医药费可报销15%,并且对门诊及5000元以下住院医疗费用实行现诊现报,直接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兑付。同时财政每年投入200万,用于参加合作医疗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建立起集门诊报销、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采访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东林镇东明村的村民胡金囡奶奶。在她2003年做肝胆管手术花去医药费47000元人民币。由于她参加了这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按大病统筹有关规定,她可以报销10500元,再通过政府医疗救助18300元,实际她自己只支付了18200元。她告诉我们“以前我们农民都害怕生病,因为你有地方看病,但是也没那个钱治病啊。现在好了,一年只要交25块钱,就能够跟城里人一样,看了病之后也能有报销了,真好。”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没有象以往那样,让农民们的整个家庭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出,使东林镇农民首次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待遇。
 
湖州市吴兴区自2004年开始在全区推行东林镇这样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目前已全部建成。全区建成1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乡村医生267名,农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率的比例超过了90%。就方便程度、服务周到程度和体系完备程度而言,湖州农民享受的公共医疗服务超过一般城市市民,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值得一提的人物:东林镇卫生中心的书记历季昌——一位有远见的医生和领导。早在1997年,他就意识到要想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窘境就必须实行医疗保险,实行风险共担。于是他开始在东林镇轰轰烈烈的搞改革,整合乡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他们同时还开办了自来水厂,为他们的保险体系提供资金来源。改革近10年,我确实在东林镇看到了新气象,农民真的能看起病了,而不是小病靠挺,大病考等死的悲惨境地。
能让中国近9亿农民看得起病,这不是件小事。希望今年开始的“新农合”能真地解决问题……

也来说两句,我在湖南几个乡镇卫生院工作过,从职工当到院长,至今干了十多年了,关于投入不足和人才流失大伙谈了很多,我就不再多说了,仅从管理的方面说几点看法:
1.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搞好调查,优化整合好卫生资源,你要装备怎样的卫生院,装多少,怎样的人员要求要有数.我就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编制近70人的中心卫生院看到,不到五年上面配置X光机两台B超三台,X光机没地放,走廊上堆了两年,一个卖药打针的医务人员进修了三个月B超就操作管理着三台B超[因为是装备不能卖,不过现在卖了不我就不知道了],整个医院还有四十多人在岗,没有一个主治医师,没有执业资格的比有的多,所有主治以上和稍有能力外出的都挂在单位上,退伍军人近十人,包括正副院长,都未正规学过医,当然跑设备还可以的,那些东西摆在那就是功劳嘛.现在乡镇卫生院在岗的有多少人能合法执业我不知道头头们是否知晓,监督所装聋做哑,卫生局没有办法,来真的有多少医院不要办了,熬上几年可能好些吧.
2.要给基层人员充分发展空间,改革当前执业和职称管理模式.我自认为是农村最受欢迎的医生,因为老百姓喜欢,我能看病,内外妇儿一般疾病都能处理,切个胆,肾,子宫什么的都还行,但我进中级的时候还真犯愁了,进个啥呢,我以后好多的工作都违法啦.虽然我现在搞外科还不时看内儿科做剖宫产,病人相信自己也不怕,但还是想呼吁一下,给我们一个好点的发展空间吧.我也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几年,放弃留用的机会,进级都还耽误了两年,如政策不改继续下去我还真又回城去了.
3.这卫生院院长怎样的人来当好呢?我是很想参加正规培训一下,不是现在那几天的形式.
夜深了,头也昏了,想到就写这多,下次再说.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