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Re:【西窗剪烛】贵阳医学院校友录——报到处&主页

             贵阳医学院简介
贵阳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3月1日,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隶属于教育部的我国最早的九所国立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12月24日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政府管理。
首任院长是我国著名热带病学家李宗恩博士。建院初期学校教学设置和管理沿袭欧美体制,同时由于正逢抗日战争,曾有大批国内知名医学专家云集本院执教,如生物学家林绍文、生物化学家汤佩松、病理学家侯宝璋、外科学专家沈克非、传染病学专家王季午等。这些老一辈专家出色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奠定了我院最早的办学基础,开创和形成了我院严谨办学、严格训练、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六十七年来,贵医人始终铭记李宗恩院长提出的“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博采众长、服务地方、励精图治、团结拼搏,走过了创建于抗日高潮、扎根于贵州沃土、成长于建国之后、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壮大于迈向新世纪的历史轨迹,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六十一届3万多名合格的医学本、专科生和二十四届900余名硕士研究生。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82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91人,博士研究生5人。
学校占地面积768.5亩,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82,729平方米,教室面积28,040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56,521平方米,运动场地总面积43,345 平方米。 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16,204平方米,是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指定的贵州省医学信息中心和全国医学信息三级中心,除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外,还承担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和全省卫生科研课题的查新检索工作。
学校现设置有12个教学单位,另有直管附属医院2所,非直管附属医院6所,非直管临床医学院1所,教学医院13所,实习医院15所,其它专业实习单位12个。
现设有2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另有6个专科及高职专业。现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共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1993年批准的我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于2001年在省级评估中获省级优秀重点学科。
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单位、“向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单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于2003年9月批准成为我院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院有4个二级学科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通过了贵州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已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待批。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3777人,学院编制教师共有730人,其中,教授83人,副教授14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占31.64%;讲师229人,占31.37%;专任教师627人,其中,博士50人,硕士27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 51.20%。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20人(含附属医院编制人员),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8人,贵州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2002~2004年,获科研项目总数为413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分别为2项、4项、6项。其它国家级(科技部、教育部等)基金1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件。
2002~2004年,全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473篇,其中权威和重要期刊351篇,以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共82篇。出版学术专著5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87部。
贵阳医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校园整洁美丽、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省属医科院校。

贵医学子进来强顶一下!我是一个现在未毕业的贵医人,祝愿贵医明天会更好!!
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和干细胞实验中心 简介

 

本中心于2003年新建并投入使用,共拥有约400m2的实验场地,包括100级、1000级无菌层流室,公共实验室、PCR室、信息数据处理收集室、贵重仪器室、洗涤室等。目前,本中心共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可同时接纳20-30名科研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工作。

本中心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项;贵州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1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大项目和专项项目各1项;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2项;贵州省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4项。近年来,我中心还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以及第一批“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等,总经费超过200万元。已有病理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消化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外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以及免疫学教研室的20多名研究生在中心进行科学研究.

           人员介绍

何志旭教授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阳医学院副院长、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主任。国家“973”干细胞重点项目南方中心客座研究员,国际干细胞协会会员,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新加坡生物医学学会会员,中国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会员。

何志旭博士于2000年7月获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做博士后,2002年1月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2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干细胞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小儿心脏病专家唐胜才、周同甫教授,血液病专家廖清奎、黄绍良教授,主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治疗;小儿血液病分子机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人胚胎干细胞建系、诱导分化等研究工作。

一 主要学术成就包括:

1.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胚胎干细胞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7 个拥有该细胞系的国家,为体外构建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再生医学”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与 973 项目南方中心合作,在国际上成功地进行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体细胞克隆,并建立了胚胎干细胞系,该研究成果即将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套稳定和简便的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技术方法和安全监测系统,为体外“工厂化”地生产造血干细胞打下了基础。因为,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技术难度较大,涉及到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尖端的技术手段,目前世界上仅少数发达国家掌握了该技术。因此,我们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代表了中国干细胞研究领域最高的水平。 2002 年 6 月以来,世界上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美国的《 Sciences 》杂志、英国的《 Nature 》杂志、以及德国的《明镜周刊》都对我们的科研成果作了专题采访;同时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内参》、《科技报》、《健康报》、《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并被其他国内及港澳的报纸、网站转载。同时我本人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落杉机分校、荷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 Allcell 公司,加拿大渥太华医学中心,新加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医学发育中心,上海二医大等国内外干细胞研究权威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关系。

2. 首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静脉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机理,并在国内外第一次提出了静脉免疫球蛋白在该病应用的合理剂量范围,使其在临床应用迅速推广。

3. 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阿司匹林抗氧化损伤的理论,并揭示了其作用机理,发现了阿司匹林新的药理机制。截止目前,本人在国外内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 30 余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11 篇),参编学术专著 3 部,撰写字数共计 15 万字。作为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先后参与了多项部门和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 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基金资助的课题如下

1 .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

2.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 广东省博士后基金

3.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条件和移植安全性 中山医科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4.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基金

5.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6.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制备白血病病疫苗 贵州 省 省长专项基金

7. 人胚胎干细胞急成体干细胞的应用及基础研究 贵州省优秀人才重大专项基金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课题如下 :

1. 人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 国家 973重点攻关课题

2.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 题

3. 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 HLA I类抗原敲除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 题

4.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造血细胞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 题

5. 干细胞及组织工程应用基础的研究及技术平台的建立 广州市科技局重大专项基金

6. 人 - 兔异种胚胎克隆及干细胞的获取与应用 国家 973重点攻关课题及上海市科技局重大专项基金

人胚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基础及应用研究 国家教育部 211工程专项建设基金

1. 首次在中国成功建立了第一株人胚胎干细胞系,为我国生物医学及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以第二主研的身份参与了世界首例人与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3.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阿司匹林通过 NO 信号途径调节细胞铁代谢的理论”,并应用该理论解释了阿司匹

林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首次在中国开展了“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并完整地解释了其作用机制,在临床迅速推广;并于 2002 年 6 月,我作为主要研究助手,参与了国家“ 973 ”干细胞重点项目“人-兔异种核移植建立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我们将人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新西兰兔卵母细胞中,电刺激细胞融合后,进行体外培养,将发育形成的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培养,形成 ES 细胞。该 ES 细胞能够长期传代,并保持胚胎干性。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对发育不同阶段的 ES 细胞线粒体 DNA 分析后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人的 DNA 成分逐渐增加,兔的 DNA 成分急剧下降,持续一定时间后消失。充分充分说明人-兔杂交来源的 ES 细胞携带的是人的遗传物质,使用是安全的。该研究结果即将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异种克隆对于挽救濒危动物,获得难以获得品种的胚胎,尤其是,体外生产异种克隆的人类囊胚,从而分离人类胚胎干细胞,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左丽 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副主任(正处级)、免疫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抗病毒感染的分子免疫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16项,在省级及以上医学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40多篇,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1999年获贵州省卫生科技先进个人,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省管专家。《2型登革病毒体外免疫人淋巴细胞在SCID小鼠的重建》获1998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影响优生优育四种疾病的检测与防治》获1998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获奖人);《黄芪A6组分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获2000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真的很想我的大学五年同窗,何时能够相聚,但愿十年吧
非常怀念我在贵医的三年时光,怀念我99研的同学、老师、朋友!怀念那段既艰辛有快乐的时光。祝愿朋友们一生幸福
呵呵,总算有校友来报到了!我是一个老贵医了,大学五年在这里,现在又考回来读研。走不出的象牙塔啊,有时真希望能在大学里当一辈子的学生……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