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讨论】生物制药技术专帖


1. 产量不稳定,不同批次之间差别较大,菌体总是成团,有人建议我加弹簧或玻璃珠,这是什么原理呢,怎么加阿,真是不懂,江湖救济,大哥们。

答:菌丝成团一般是溶氧不足导致的。建议见弹簧或玻璃珠是为了增加溶氧。弹簧我没试过。玻璃珠直接加入与培养基一起灭菌。当然要试验加入玻璃珠的数量,过多会打碎菌丝。也可以考虑增加转速,或者减少状量等增加溶氧的措施。

2. 摇瓶发酵液有色素,后期纯化总是阻塞柱子
3. 我想把发酵液浓缩一下在纯化,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阿?

答:这两个问题可以考虑用膜同时解决。关键是能否找到合适的膜。
楼上说的有道理。
看了两位老师的帖子,感觉给我了许多启发。
我是刚从事基因工程菌改造及发酵培养,感觉 菌种构建和下游纯化都有很多问题,但又无从下手,希望前辈给点这方面的启示
我做的是工程菌产小分子蛋白
我做的是工程菌产小分子蛋白
888wym wrote:
不知道您的目标物质是那类?蛋白质?中药活性物质?化学药物?
活性炭脱色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是您的目标物质不是那么贵重,活性炭是非特异吸附,所以主药肯定要被吸附,如果含量的稍微影响不至于影响质量的话,可以考虑活性炭。但是蛋白质肯定不行。
你所说的是对的。膜分离适合去除大分子,也适合去除小分子。那就需要优化选择合适的膜。
不能简单的比较,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但是蛋白质肯定不行"。请进一步说明。谢谢!
lksybyfzx wrote:
1. 产量不稳定,不同批次之间差别较大,菌体总是成团,有人建议我加弹簧或玻璃珠,这是什么原理呢,怎么加阿,真是不懂,江湖救济,大哥们。

答:菌丝成团一般是溶氧不足导致的。建议见弹簧或玻璃珠是为了增加溶氧。弹簧我没试过。玻璃珠直接加入与培养基一起灭菌。当然要试验加入玻璃珠的数量,过多会打碎菌丝。也可以考虑增加转速,或者减少状量等增加溶氧的措施。

------一般可加入20-30粒。还可考虑使用带挡板的三角瓶。
gingerxie wrote:
---"但是蛋白质肯定不行"。请进一步说明。谢谢!

对于贵重的蛋白质,我们不可能以不考虑蛋白的损失而用活性炭去除热源。基本上没有任何用活性炭去除热源的例子。
gingerxie wrote:
lksybyfzx wrote:
1. 产量不稳定,不同批次之间差别较大,菌体总是成团,有人建议我加弹簧或玻璃珠,这是什么原理呢,怎么加阿,真是不懂,江湖救济,大哥们。

答:菌丝成团一般是溶氧不足导致的。建议见弹簧或玻璃珠是为了增加溶氧。弹簧我没试过。玻璃珠直接加入与培养基一起灭菌。当然要试验加入玻璃珠的数量,过多会打碎菌丝。也可以考虑增加转速,或者减少状量等增加溶氧的措施。

------一般可加入20-30粒。还可考虑使用带挡板的三角瓶。

带挡板的三角瓶培养过程会产生大量泡沫,一般少用。
请教各位老师: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菌检中阳性对照是如何配置的呀?阳性对照是否还需加入供试品?谢谢各位了!
药典中关于无菌检查的阳性对照是如何理解的呀?我一直理解不了......谢谢了
上面大家都讨论的非常好,我来补充一点: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

凡从事过生物制药的人都清楚,发酵类产品更容易产生杂质,并且按照ICH指南标准和EP、USP等标准,需要鉴定、定性的不明杂质种类通常都较化学合成药多,而发达国家对其限度要求并不因为是发酵产品就降低。
我们在申报一种抗生素产品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色谱图谱,发现3种未被欧洲药典收录的杂质,我们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鉴定,但是它们官方要求在企标中进行规定,前提是提供检验图谱和方法学验证的详细资料。我们为了做这个实验几乎问遍了所有知名试剂公司,均没有销售。也试着委托实验室合成,但分子太复杂、又不常见,几乎行不通,用制备色谱分离效果也不太理想,毕竟含量太少,至今这件事还悬着。

我发此帖子在于提醒国内同仁在生产发酵类药物时一定要控制产品质量,尤其是有关物质的含量及种类,确实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更是殷切希望国内机构更多地参与药品国际标准制定及修改,因为国外的技术壁垒很多是可以消除或根本不成立的,只是自己没有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
dyfu wrote:
上面大家都讨论的非常好,我来补充一点: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

凡从事过生物制药的人都清楚,发酵类产品更容易产生杂质,并且按照ICH指南标准和EP、USP等标准,需要鉴定、定性的不明杂质种类通常都较化学合成药多,而发达国家对其限度要求并不因为是发酵产品就降低。
我们在申报一种抗生素产品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色谱图谱,发现3种未被欧洲药典收录的杂质,我们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鉴定,但是它们官方要求在企标中进行规定,前提是提供检验图谱和方法学验证的详细资料。我们为了做这个实验几乎问遍了所有知名试剂公司,均没有销售。也试着委托实验室合成,但分子太复杂、又不常见,几乎行不通,用制备色谱分离效果也不太理想,毕竟含量太少,至今这件事还悬着。

我发此帖子在于提醒国内同仁在生产发酵类药物时一定要控制产品质量,尤其是有关物质的含量及种类,确实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更是殷切希望国内机构更多地参与药品国际标准制定及修改,因为国外的技术壁垒很多是可以消除或根本不成立的,只是自己没有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

您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想知道,这3种杂质不能够去除吗?因为造价高?既然您用色谱可以分离,那去除应该不成问题啊。您知道该杂质的化学结构,但是找不到 标准品?
888wym wrote:
您给出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想知道,这3种杂质不能够去除吗?因为造价高?既然您用色谱可以分离,那去除应该不成问题啊。您知道该杂质的化学结构,但是找不到 标准品?

将这些杂质去到可以不管的地步,工艺会麻烦很多,收率也会大打折扣。把它们的残留量计算出来,证明其毒理学没问题是可行的途径,这一点也是国外认可的。
谢谢指教。受益很大。
888wym wrote:
谢谢关注!
2者差异比较大!不过没有不可以的问题。
我以为学业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无所谓专业。所以才又这样的结论。当然,我们不会一下子由自然科学转到社会科学,也不会由物理转到化学,反之亦然。所以你这样的转型,不是不可以,需要多做努力。
想我今天的工作,不是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几年前是一无所知,现在感觉驾轻就熟。工作了好多年,也没有觉得什么时候专业是那么对口。
以前看过一些学部委员的简历,觉得好些人都曾经有过离开专业做工作,他们能成为学部委员,可想而知。
微生物药学的高校研究所很多。可以去网站查找相关信息。

谢谢您的回复,我会努力的!
看来各位都是高手,那么,有没有涉猎甾族制药方面技术的,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的发酵工序方面技术的大侠能让我好好讨教一下?这也应该是生物技术范畴的东西吧?
to 888wym 您好,我是刚步入微生态领域的一名兽医。我想问j几个问题
1 当测定一种益生菌菌的生物学特性时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2 如果用活菌做一种治疗的药物又需要做那些试验验证啊
有没有自生固氮菌的资料啊
libingzhi521 wrote:
to 888wym 您好,我是刚步入微生态领域的一名兽医。我想问j几个问题
1 当测定一种益生菌菌的生物学特性时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2 如果用活菌做一种治疗的药物又需要做那些试验验证啊

sorry for late reply.
1, 您的问题可以查询教科书解决。生物学特性的主要指标,内容很多。您可以查教科书。我的答案不会好于教科书。不过我猜测您的想法可能是想知道有怎样特征的微生物算作益生菌, 进而研发成药物。
2, 一种药物的诞生时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研发到申报直至生产。简单的实验验证是不够的,包括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临床试验。。等。分类包括1,2,3,4,5,6类新药。您可以查一下药监局的文件。
liurechen wrote:
看来各位都是高手,那么,有没有涉猎甾族制药方面技术的,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的发酵工序方面技术的大侠能让我好好讨教一下?这也应该是生物技术范畴的东西吧?

您的问题很奇怪。
您准备要人怎样回答阿?
有那位大师能指点一下“培养基中增加生么成分对工程菌质粒稳定遗传有利?另外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从哪些方面着手做起?
bassming wrote:
有那位大师能指点一下“培养基中增加生么成分对工程菌质粒稳定遗传有利?另外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从哪些方面着手做起?

这是上游的内容,我是理论大于实践,请有经验的同行给与说明。
抱歉不能给与答复。
终于看到生物制药的专贴版块了,真是让人高兴,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
很不错的帖子,今天看过两页,以后有时间再进一步学习.
有没有新帖子呢
有没有新帖子呢
想请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如何分离出去谷氨酸,谢谢!
谢谢!
我会尽量抽时间来.
精豆 wrote:
想请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如何分离出去谷氨酸,谢谢!

利用2者的溶解度差异就可以去除。2者的酸碱性不一样,溶解度不一样。
新帖子首先来源于朋友们的问题,你问我答。
想上传一些技术文件,不过300k的限制导致很多失效,处理的话,很费时间。我电脑业不时很专业。所以嘛。
老师,我想请教斜面培养基 的消前PH我已经调到7.2, 消后PH 任然只有6.5 怎么把斜面培养基的消后PH提高到6.8左右,可以加碳酸钙吗?
现在中药与西药相结合这个方向有人研究,能否介绍一下。
谢谢楼主老师开辟这个园地,本人一直从事天然药物分离分析的研究工作,有很多困惑,特别是细节问题,以后请多多关照哦!!严重支持你。。。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