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Re:【讨论】暂停进货,南京医药强硬“对话”西安杨森

上月28日,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暂停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购进任何品种的药品,要以“全面对话的方式”,与西安杨森协商解决双方“在2007年合约谈判中存在的利益冲突”。
  在苏、皖、闽三省及上海拥有上千家销售终端的区域商业龙头老大南京医药,突然“叫板”知名的合资企业西安杨森,此事引起了行业内的普遍关注。南京医药方面对外宣称:“这只是一个开端。西安杨森是我们对话的第一家,但不是最后一家。”
  医药渠道商在发展壮大之后,希望废除“旧条约”,谋求与医药生产商之间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模式——敏感的人们已经嗅到了医药领域新一轮工商博弈的“硝烟味”。

  事件发端:合作18年,为什么要“对话”?

  “暂停向西安杨森进货,这不是我们一时头脑发热。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有了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的想法,但屡次与对方协商,都没有取得进展。”南京医药有关人士说。

  自西安杨森1989年正式投产,南京医药就承担着其在江苏和附近地区的产品经销,18年的合作,已使南京医药成为西安杨森最大的经销商,去年销售西安杨森的产品达4.18亿元,占西安杨森国内整体销售的10%以上。而西安杨森也是南京医药最大的供货商。

  巨大的分歧发端于去年。这一年,南京医药大力参与了南京市药房托管,而托管带来了利益重新分割和药品降价惠民的强烈要求。在此背景下,多年如“坚冰一块”的品牌药价格和微薄的批零差率,更加令人头疼。

  这一年,南京医药的财务数据也显示,尽管当年销售了西安杨森4亿多元的药品,占公司销售总额的5%,“但其利润贡献并不能达到这个比例,甚至边际贡献为负数。”南京医药分销西安杨森产品获得的1.74%的毛利,甚至不能抵消3.89%的分销成本。而这个分销成本,已经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换而言之,我们忙碌一年,还需要自己贴钱补充成本。”

  南京医药向西安杨森提出,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分配合理的利润;西安杨森应该围绕医改,降本增效,和渠道运营商一起制定合理的产品利润标准。“我们希望以现代集成供应链为基础,与西安杨森建立一种新型的工商战略合作关系,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各自获取合理的利润。”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说。

  滕学武所说的这种合作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订单式的合作”。即,南京医药以5年为一个基数,基于2006年杨森品种的销量,与西安杨森签订20亿元的订单合同。西安杨森按订单进行生产,赚取生产环节的利润;南京医药负责分销,赚取营销环节的利润。对南京医药而言,这样的合作可以帮助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

  而在传统的药品购销链条中,像南京医药这样的渠道商,只是从西安杨森这样的生产企业批发药品,赚取一定的零售利润和扣点。

  最新进展:继续沟通,尚未有实质性突破

  南京医药这种“与上游供应商共同打造现代集成化供应链”的愿望,在与国内药企沟通时都取得了成效,但与跨国药企沟通时,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从去年起,我们就和西安杨森就此进行了多次沟通,但一直没有效果。4月底暂停进货后,我们又进行了沟通。”

  进一步的沟通在“五一”长假之后的5月10日进行,当时,双方派出的以副总裁为代表的“对话队伍”,在南京杏园大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对话”。14日,双方的“联合工作小组”再次进行沟通。

  “以合作为主,向现代化的集成供应链方向努力,这是双方的共识。但是,在渠道价值如何估算等实质性的细节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沟通下周还会继续。”南京医药有关人士如此表述。

  为什么选择西安杨森作为“对话”的第一个对象?南京医药方面称:首先,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药企之一,西安杨森具有代表性,这几年,它的药价几乎没有松动过;其二,它的品种大多数具有可替代性;第三,如果与它对话成功,可以影响大批合资药企。

  南京医药有关人士进一步解释,西安杨森生产的非处方药多数属于大路货,已经被国内企业所仿制。以吗丁啉为例,全国有10家企业可以生产相同成分的产品,国内有7家企业向南京医药供应和派瑞松成份相似的药品,而这些仿制药品价格大多比西安杨森产品要便宜40%以上。

  暂停进货20天后,在南京医药的销售终端,部分西安杨森的产品已经开始断货。对此,南京医药方面表示,对于可替代性的大路货药品,药店会向消费者推荐其他品牌的同类药品;对于其独家产品,公司目前还是会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进货,保证市场的供应。

  沟通,将会艰难地继续。

  现场目击: 西安杨森产品药房开始断货

  昨天,记者在我市瑞金路的百信药房看到,西安杨森旗下的吗丁啉、采乐、达克宁等产品已经不见踪影,只有几支派瑞松还摆在货架上,15克装的零售价格为15元,而含有相同成分的999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售价只有7.5元。店中营业人员对记者说,西安杨森的非处方药大多都卖完了,如果记者想买,可以购买同样成分的国产品牌药代替。

  “西安杨森的非处方药非常贵。”昨天,益丰药房副总经理张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安杨森药品比同档次国产药品一般都要贵出50%以上,而且批零差价非常小,通常情况下药店只能加价5%直接销售,几乎赚不到钱。张波说,在非处方药领域,西安杨森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许多市民来药店点名就要杨森的产品,在普通药店销量通常都排名第一,因此即便不赚钱,很多药店也得咬牙坚持卖。

  记者观察: 期待“对话”早日有突破

  这几年,苏宁、五星、国美等大型家电渠道商,每年都要向家电生产商下巨大订单,以获取大量有价格竞争力的货源。对这一现象,人们都已是司空见惯。如今,医药行业的渠道商,希望“跨行业地借鉴这一先进经验”,与药品生产商建立这种新型合作模式。

  在一直牢牢把握着药品定价“话语权”的合资药企面前,像南京医药这样的渠道商为什么敢于叫板了?原因很简单:凭借自己苦心经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终端和销售网络,渠道商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与合资药企平等对话的资本。毕竟,遍布三省一市的终端和网络,是任何一家合资药企都难以舍弃的。

  随着医药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环境变化,逐步建立工商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抛开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谈,在百姓对药价降低有着强烈期待的今天,订单式的合作模式一旦建立并推广开来,消费者将有更多的机会买到物美价廉的品牌药。

  正因为如此,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我们期待“对话”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闻链接:

  西安杨森简介: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制药企业之一。西安杨森生产和销售20余种专利药品,涉及真菌病学、胃肠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麻醉镇痛学、变态反应学、抗感染等领域。西安杨森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之一,并两度摘取第一名桂冠。至今,连续13年位居在华制药企业之首。

  南京医药简介:

  南京医药现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100强中位居第四位,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8亿元。南京医药通过重组并购等多种方式,形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市场网络覆盖苏、皖、闽等省市,经营规模已达50亿元,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南京医药百信药房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
西安杨森对价格和渠道的管理非常严格

继续关注
流通行业在演绎着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不断出台药品降价措施,西安杨森现象只是一个开始
真希望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但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两只猎狗枪肉吃
历来就是厂大欺店、店大欺厂。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外人很难明辨是非。外企药价格坚挺,内企药价一降再降,这都是内企功力不够啊。
南京医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药房托管,线粹是个区域垄断加商业贿赂的代表,是大家看看他分给医院的那一份就知道了。
自西安杨森1989年正式投产,南京医药就承担着其在江苏和附近地区的产品经销,18年的合作,已使南京医药成为西安杨森最大的经销商,去年销售西安杨森的产品达4.18亿元,占西安杨森国内整体销售的10%以上。而西安杨森也是南京医药最大的供货商

感觉这记者说话不负责,上面这话数据错误多多
关注一下。
我感觉南京医药这次的行动好,外资企业牛比烘烘的,有能力自建渠道供应,没有的话,委托别人,那就要让利么,你的药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除非你的药确实独此一家,那你狠!否则你的谈判筹码就不够了
终端为王
OTC最终将采用家电模式,希望国内更多的强势终端会站起来争夺供应链上的话语权
晕,楼上的达人竟然说家电模式,呵呵。您意思应该是类似于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以后随着产业链调整将分为各自的两个战略阵地吧。

外企在中国捞了不少钱了。是该整治的
南京医药暂停进货西安杨森遭遇逼宫 工商博弈烽火再燃  



  5月10日,农历三月廿四。

  南京市杏园大酒店二楼雨花厅。

  不大的会议厅里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工商联盟的博弈。尽管谈判双方十分克制,但在不动声色中弥漫着肃杀之气。

  谈判的一方是终端遍及三省一市(江苏、安徽、福建和上海)的区域商业龙头老大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医药”),另一方是国内知名合资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杨森”)。双方派出的都是以副总裁为主谈代表的谈判阵容:南京医药一方由执行副总裁滕学武,董秘、总会计师朱蔚,总审计师徐宁菊等8人组成;西安杨森一方则由擅长公共事务及协调经销商关系的副总裁沈如林,还有全国商务经理冯继武、东区销售总监董霖以及相应区域的多名经理担纲。

  对阵的背景是,4月底,南京医药暂时停止从西安杨森购进任何品种。

  “经过测算,2006年西安杨森产品对我们南京医药的边际贡献为负值。我们希望能够以现代集成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和西安杨森建立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让工商各自得到合理的利润。”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如是说。

  而对西安杨森来说,敦促南京医药尽快恢复购进是当务之急。

  南京医药为何首先发难

  在医药行业,工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当行业利润越来越少之时,这种博弈就变得更加明显。正在业内上演的这场较量,因为涉及的是国内两大知名企业,也就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西安杨森是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自1989年正式投产以来,南京医药就为其承担着在江苏及附近区域的产品经销工作,至今已有18年。多年的合作使南京医药成为西安杨森最大的经销商,而西安杨森则成为南京医药最大的供应商。仅2006年,南京医药销售西安杨森产品总量达到4.18亿元(含税),占西安杨森国内整体销售的10.25%。在这样的合作背景下,南京医药为何突然“发难”?

  “关键是在目前和杨森达成的合作关系中,南京医药的网络价值被严重低估,信息资源被无偿使用。我们得到的所有回报不足以消耗我们的成本。”滕学武表示。

  南京医药的财务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南京医药销售西安杨森品种超过4亿元,但毛利率仅为1.74%。按滕学武的话说,南京医药目前掌控着4.6万家终端,这些终端如果是由供应商自己来开发维护的话,其费用将高达20亿元。此外,供应商获知的包括产品流向在内的产品信息,都是从商业渠道得来,而商业公司却为此付出大量的成本。尽管南京医药严格控制物流成本,整体测算下来,2006年西安杨森品种对南京医药的边际贡献为负值。

  “西安杨森是一家优秀的产品制造商,南京医药也是一家拥有丰富网络资源、成熟渠道运营商。从现代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角度来讲,工商双方必须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各自获取合理的利润。”滕学武表示。

  工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应该说有多种表现,但是在种种合作模式中,南京医药对西安杨森更倾向于订单式合作,即南京医药以5年为一个基数,基于2006年杨森品种的销量,与西安杨森签订20亿元的订单合同。西安杨森按订单进行生产,赚取生产环节的利润;南京医药负责分销,赚取营销环节的利润。如此以来,西安杨森在南京医药“三省一市”的势力范围内,只用派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商务协调,而无须组建销售队伍进行成本较高的市场推广。

  据记者了解,南京医药的这种“与上游供应商共同打造现代集成化供应链”的愿望早在2006年底就和上游供应商进行交流,国内本土企业相当重视,而跨国药企反映平淡。

  “我们提前多次和西安杨森相关人士进行过沟通,不过一直没有效果。我们暂停从杨森进货只是一个顿号,不是逗号,更不是句号。停下来,只是希望彼此能有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滕学武强调。

  记者也注意到,南京医药在与记者交流时,一直强调的是“对话”而非“谈判”。

  西安杨森何以频频受伤

  提起西安杨森,人们就会马上联想到吗丁啉、采乐、达克宁栓、派瑞松等一系列产品。一直以来,西安杨森不仅是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标杆”企业,还为中国本土培养出大批销售人才。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近几年却屡屡受到商业企业和零售终端的“逼宫”。

  且不说国内那么多平价药店开业都习惯拿西安杨森的品种“祭旗”,2005年国内知名的连锁药店海王星辰在大张旗鼓进行贴牌生产时,更是明令将西安杨森的品种弃于货架一角。2006年,国内某大型商业企业也采用类似“停购”的方式逼迫杨森提高扣点和返利。数据显示,尽管西安杨森在国内的销售收入依旧排在前列,但与以往相比已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指出,西安杨森屡屡受伤,主要原因是其存在产品线上的软肋:其一是其绝大部分产品都可以被仿制;其二是多年来一直没有独特的新产品跟上,而老产品又逐步进入市场衰退期。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生产的仿制品更具价格优势。以西安杨森的吗丁啉(多潘立酮)为例,西安杨森的供货价是14.66元,在同一质量标准之下,国产多潘立酮的供货价仅为4元~6元,且仿制企业已达十余家。

  此外,西安杨森对自己的品牌太过自信,从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朱长浩表示,西安杨森刚进入中国时,对商业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奖励和政策,但是这几年由于对“杨森”品牌以及自身市场开发能力的自信,西安杨森对商业公司的支持越来越少。

  “目前医药行业发展变化得很快。在跨国药企走向成熟的时候,国内的商业公司也在发展壮大,一些有实力的商业公司成为区域龙头老大。它们有终端,有网络,有相当的市场开发能力,往往就会向上游供应商要求更多的话语权。”朱长浩说。

  他强调,供应商不能只迁就医院,而削弱商业企业作为“链头”的作用。所谓“链头”,不仅是指商业企业衔接供应商和终端两头,也意味着要指挥着两头。西安杨森要想不再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就必须在产品结构和经营思路上进行变革。

  业内人士指出,南京医药目前下辖20多家经销公司、9家自有连锁药店,覆盖人口3.7亿。仅2006年,其销售额就达到80亿元。不仅如此,2006年的药房托管不仅为南京医药带来稳固的大后方(终端网络),也使其在股市上表现出色。有消息称,南京市政府将于近期对南京三甲医院推行药房托管,无疑是将对在去年南京市药房托管中有出色表现的南京医药有更大的机会。

  合作之路到底通向何方

  “工商携手、工商合作、工商共赢是未来工商发展的必由之路。”朱长浩强调说。

  其实,在最近几年中,不少工商企业的确是携手合作,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尊敬、市场的回报。但是在这些合作中鲜见跨国药企的影子。

  那么,南京医药此次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赢得和西安杨森的“战略合作”呢?南京医药的态度显然比较明确。毕竟三省一市的终端和网络足以令西安杨森考虑再三。从自身需要来说,南京医药将自己定位为“渠道运营商”,订单式的合作不仅能帮助南京医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也更使其有余力进行渠道和终端的维护、扩展。而药房托管也要求南京医药能够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低的品牌药。

  但记者发现,西安杨森此次并非没有反应。在两家第一轮谈判的第二天,其有关人士就主动和江苏其他商业公司接洽,探讨合作事宜。

  一位接近西安杨森的业内人士表示,经营品牌产品不赚钱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很多商业公司之所以还愿意和品牌企业合作,看中的并非品牌产品本身的利润,而是品牌产品能够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像西安杨森这样的跨国药企还经常帮助商业客户进行员工培训和相关教育,实际给商业公司的贡献并不低。该人士表示,西安杨森的广告、营销策略是比较系统的,其品牌也很受终端的青睐。“一旦南京医药采用‘窜货’方式,这就相当于把自己变成西安杨森的二级商。”

  Gan&Lee生物制药公司执行总裁王伟表示,这件事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双方的妥协。因为工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西安杨森离不开南京医药这个平台,否则会丧失一定的竞争力;南京医药也离不开西安杨森,否则会产生由于不能满足终端需求而拱手将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的局面。双方一定会找到博弈的最终平衡点。“一般来说,像这类重量级之间的过招,最后肯定是双赢,不会出现第二个结果。”

  他笑称,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不会对双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南京医药有庞大的物流渠道做支撑,而西安杨森则有巨大的终端需求等待满足。谁也不会太过分,否则就是不明智。 (中国医药报)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