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Re:又来了【6.13悬赏5分】--看图说话〖8〗

这个简单,老规矩。希望大家不要吝啬,讨论出新意来。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551 height=200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未命名.JPG (551 X 200)" border=0 align=absmiddle>
还差一图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111 height=71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手足口病1.jpg (111 X 71)" border=0 align=absmiddle>
手足口病

概述:该病又称手足口综合症,以手足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可通过口、手、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播。

药物治疗:1.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

局部治疗:1.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2.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

并发症治疗: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中药治疗:一般给予清热解毒、凉血祛湿的药物治疗,如银翘散加大青叶、竹叶、生地、滑石治疗。

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接触传播。2.接触患者,可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提高防护能力。3.流行期间口服中药板蓝根冲剂预防。4.医疗单位应特别防止在医院患者交叉感染
找到两张图片: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384 height=579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sspictmp1.jpg (384 X 579)" border=0 align=absmiddle>
晚了一步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易感者:4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临床表现
口痛、厌食、低热。
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手、足掌背可见几个到几十个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病程短,症状轻。
4,预防
隔离患儿两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
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5,治疗
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防止继发感染。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448 height=319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sspictmp2 (448 X 319)" border=0 align=absmiddle>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如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也能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占发病数的85%—95%。
  流行方式:常呈爆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聚集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到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到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摄氏度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所起疹子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
  并发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治疗措施: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加强监测,注意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解毒中草药、维生素B和C等进行预防。注意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在流行的季节和地区,要尽量少让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和与患儿接触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1、再给一个连接,一块讨论
>
2、手口足病的一篇综述

手足口病研究新进展.CAJ (38.41k)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大都由柯萨奇A16型引起,1986年在我国被证实。也可由A5、A10病毒引起流行。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年长儿及成人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颚处为多,偶然波及软颚、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此点与疱疹性咽峡炎不同),溃破后成浅溃疡,于一周内自愈。局部淋巴结大多不肿大。皮疹可先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较水痘皮疹为小,质较硬。皮疹出现于手脚为多,掌背均有,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至几十个。皮疹早期出现低热者约占半数。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一周左右痊愈,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需防止继发感染。
(转贴)【典型病例】
吕××,女性,4岁,口内有溃疡3天,同时手足部皮肤出现水疱。
患儿3天前觉咽喉部疼痛,有低烧,体温37.5℃,认为是“感冒”曾到外院就诊,并服用抗“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随后在咽部、两颊等处出现溃疡,同时手及足部皮肤出现红斑,并有小水疱。因患儿口内溃疡疼痛明显,遂来我院就诊。
口内检查:咽部、软腭、两颊粘膜、舌缘出现多个约0.1×0.2cm2大小溃疡,表面有伪膜,周围粘膜充血。
口外检查:手指、手掌、足底皮肤可见数个约0.3×0.3cm2大小水疱,周围有红晕。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疱液中可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思考问题:
1.本例的诊断线索是什么?有何依据?
2.本病的发生有何特点?治疗原则如何?

分析
一.本例的临床特点 ①女性,4岁。②出现病损前有低热症状。③咽部、软腭、两颊粘膜及舌缘出现小溃疡。④手及足部皮肤出现小水疱。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
本例的诊断思考线索:本例患者为幼儿,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出现低热,随后既在口腔粘膜、手及足部皮肤出现小水疱,口内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手及足部皮肤出现的小水疱周围有红晕。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并且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从上述思考线索判断可考虑为手-足-口病。
诊断依据 ①患者为幼儿。②有低热。③口腔粘膜出现小水疱,但很快破溃形成溃疡。④出现皮损,在手指、脚趾及手脚掌部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并且周围有红晕。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
二.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只需对症治疗。应当注意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
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口腔局部选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物。如溃疡软膏、养阴生肌散、洗必太漱口液等。
本病因易在儿童中爆发流行,应注意及时发现疫情并隔离。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12 height=473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174Hfmd.JPG (612 X 473)" border=0 align=absmiddle>
again: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407 height=242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096pifu.jpg (407 X 242)" border=0 align=absmiddle>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新治疗(繁体中文)

手足口病新治疗.doc (28.0k)
昨天我刚刚看了一个这样的病人,今天就有这个病的讨论了。好像在实习似的,第二天就有老师查房,太棒了!可惜动作太慢了,没有说上话!
再贡献一张: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
拙见:手足口,主要是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局部用药如手脚用阿昔洛韦软膏,口腔可以用西瓜霜喷剂。注意流质饮食。如发烧应查血常轨,血象高应使用一些抗生素,并对症处理。
手足口病四部曲。手,足,口,肛周疱疹。
(转贴)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发疹性传染病 ,以手、足、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破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辨证治疗本病多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急性发作期(发病初中期) 症见: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g,连翘9g,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g,石膏15~30g。兼高热有动风之兆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火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若湿热蕴结偏盛者加滑石、生薏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2 恢复期 症见: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处方:谷芽、生薏苡仁各15g,蝉蜕6g,钩藤、淡竹叶各9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 病案举例

  林某,男,2岁,1997年10月7日初诊。发热3天,现T39.5℃,口秽流涎而拒食,烦躁不安,大便2日未行,曾服百服宁、先锋Ⅵ等抗菌消炎药,病情如故,血象WBC 5.7×109/L,N 0.36,L 0.64,双侧扁桃体肿大Ⅱ°,充血(++),眼结膜微充血,口腔粘膜上腭、齿龈、上下唇、舌面布满疱疹及溃疡糜烂,稍触即衄,手掌足底满布圆形及椭圆形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壁较薄,舌红、苔黄厚,指纹青紫。用清热泻脾饮加羚羊角(先煎)1g,生地黄15g,大黄(后下)6g,连服2剂,热退,大便已解,口腔及手足疱疹渐退,结膜充血消失,乳蛾红肿减轻,神爽索食,仍有少许口臭,苔白较厚。改用清热消导利湿法。处方:钩藤、淡竹叶、黄芩各9g,石膏(先煎)、谷芽、麦芽、生薏苡仁各15g,蝉蜕、甘草各5g。2剂后诸症消除,血常规复查正常。

3 体会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有一定的季节性,症状轻者1周左右可痊愈,但症状较重时可使病程延长和产生并发症,并可造成流行。本病中医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病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病邪多在气分及营分之间,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中病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再来一张。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40 height=427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hand-foot-and-mouth-disease.JPG (738 X 493)" border=0 align=absmiddle>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
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在国外1957年已有报导,我国于1981年始见于上海。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16型(CoxAl6)是最常见的一种。

  4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很少有超过5岁以上者。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二、传染途径

   主要是透?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沫或玩具等直接接觸傳染﹔而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亦能感染此病。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有不少学者报道,该病多从托儿所开始流行。统计资料显示,在托儿所和幼儿园发病者占66.7%,说明本病的传播与密切接触有关。该病一经发现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发病地区与季节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以夏秋季多见。

  ■流行方式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三、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二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四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五是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六是医院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现睾喜⒅⒌腍FMD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检测。

   相关链接: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HFMD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Al 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CoxAl 6为本病病原。1959年英国、美国加利福尼亚也发生流行。

  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 oxAl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均发生过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爆发以CNS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超过750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英国1994年4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l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监测哨点共观察到952个病例,为该国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患者大多1—4岁。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数据显示,该病流行的间隔为2—3年。

  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l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一般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l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也与以往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1997年4—8月马来西亚共有2628例发病,4~6月死亡2 9例。

  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

  1983年厦门市曾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用猴肾细胞等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柯萨奇A1 6病毒。同年天津也发生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2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

  1995年3月至9月,丹东地区暴发手足口病,幼儿园中发病较多,家庭中亦有散在发病。门诊患者368例,5月及7月两个发病高峰期,每个高峰期持续半个月左右。此外,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

  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d。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真长见识!!!!!!!!!
多谢!!!!!!!!!!
厉害!
据研究和报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且现在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占多数。
看了各位的高见,想补充一点的是,治疗方法应考虑病毒感染的危害性及无特效治疗方法的困惑,笔者有一种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方面可以肌注国产干扰素,剂量5-20万单位,每日1次,可连用2-3天,另一方面可将干扰素涂口腔患处。当然进口干扰素可以静滴,效果好些。多年来,笔者用这种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红眼病,效果不错。
干扰素治疗效果蛮好的。

我的一点小经验:(抗病毒治疗)
1、安福隆20万U加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2/日;
2、更昔洛韦,5-10mg/k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天即可治愈出院。
疑问: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为RNA病毒,而更西洛韦抗DNA病毒,会有效?请指教.
liqingniu:你说的很对,更西洛韦对RNA病毒无效,只抑制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日本Mitsuaki Hosoya等认为,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引起日本手足口病反复暴发可能是新的EV71基因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致。[Pediatr Infect Dis J 2006,25:691]

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监测数据显示,EV71传播流行模式是大规模暴发后随之几年静止期。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反复暴发与病毒分离株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者分析了1983年至2003年间从日本福岛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121株EV71,并以VP4序列为基础采用系统发生分析比较了上述病毒与164株世界其他地区EV71的基因相关性。

结果显示,在1984、1987、1990、1993、1997、2000和2003年,日本福岛地区均有EV71相关手足口病暴发流行。EV71分离株的系统发生重建证实,福岛地区的分离株在基因特征上可分为8个不同组群,包括先前命名的6个亚型(B1、 B2-3、 B4、 C1、 C2及C3)和2个新命名的亚型(B5和C4)。另外,属于C基因亚型的2个不易区分的组群被命名为C-U1和C-U2。在这些亚型中,B1、C-U1、C-U2、C-2、B-4、C-4 和B-5分别与1984、1987、1990、1993、1997、2000和2003年的疾病流行有关。在福岛地区每次手足口病暴发中分离到的EV71病毒株与日本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同期分离到的EV71病毒株属于同一个组群。

研究者认为,EV71相关手足口病大规模反复暴发可能是由EV71病毒株新的遗传学分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及存在大量未免疫个体所致。该结果还需经全球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和EV71病毒株的遗传学分析证实。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200 height=182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p1002.gif (200 X 182)" border=0 align=absmiddle>
儿科搬运工 wrote:
日本Mitsuaki Hosoya等认为,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引起日本手足口病反复暴发可能是新的EV71基因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致。[Pediatr Infect Dis J 2006,25:691]

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监测数据显示,EV71传播流行模式是大规模暴发后随之几年静止期。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反复暴发与病毒分离株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者分析了1983年至2003年间从日本福岛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121株EV71,并以VP4序列为基础采用系统发生分析比较了上述病毒与164株世界其他地区EV71的基因相关性。

结果显示,在1984、1987、1990、1993、1997、2000和2003年,日本福岛地区均有EV71相关手足口病暴发流行。EV71分离株的系统发生重建证实,福岛地区的分离株在基因特征上可分为8个不同组群,包括先前命名的6个亚型(B1、 B2-3、 B4、 C1、 C2及C3)和2个新命名的亚型(B5和C4)。另外,属于C基因亚型的2个不易区分的组群被命名为C-U1和C-U2。在这些亚型中,B1、C-U1、C-U2、C-2、B-4、C-4 和B-5分别与1984、1987、1990、1993、1997、2000和2003年的疾病流行有关。在福岛地区每次手足口病暴发中分离到的EV71病毒株与日本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同期分离到的EV71病毒株属于同一个组群。

研究者认为,EV71相关手足口病大规模反复暴发可能是由EV71病毒株新的遗传学分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及存在大量未免疫个体所致。该结果还需经全球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和EV71病毒株的遗传学分析证实。

-----------------------------
学习了,谢谢~!
请问有人知道“山东临沂出现不明病症”的详情么?
>
太好了,正好最近在组织学习呢,谢谢大家提供的资料,在门诊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肠道病毒好侵犯心肌
MNVBV wrote:
肠道病毒好侵犯心肌

对,所以要警惕
临床经常碰到,学习学习。
长见识
肠道也好侵犯神经系统
致一过性双下肢乏力,抽搐等
长见识
肠道也好侵犯神经系统
致一过性双下肢乏力,抽搐等
肠道病毒好侵犯神经系统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