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题库 > 免费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妇产科学]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2007-05-08 17:2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选项:
A.雌激素的分泌逐渐停止
B.卵巢功能逐渐减退
C.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逐渐下降
D.下丘脑分泌GnRH增高.
E.垂体分泌的FSH、LH均可升高
答案:
C
解析: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止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为卵泡对FSH敏感性下降,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
1.雌激素: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绝经过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动状态。在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只是在卵泡停止生长发育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

2.孕酮: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卵泡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减少。绝经后无孕酮分泌。

3.雄激素:绝经后雄激素来源于卵巢间质细胞及肾上腺,总体雄激素水平下降。

4.促性腺激素:绝经过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动型,LH仍可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1。绝经后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FSH升高较LH更显著,FSH/LH>1,绝经后2-3年达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然后下降。

5.催乳激素:绝经过渡期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竭剂的功能,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使催乳激素水平升高。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PIF增加,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6.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绝经后GnRH的分泌增加,与LH相平衡。

7.抑制素:抑制素通过反馈抑制垂体FSH和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使抑制素水平与FSH水平呈负相关。围绝经期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敏感的指标。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

1.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半数以上妇女出现2-8年无排卵性月经,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对于围绝经期出现异常出血者,应取子宫内膜活检以排除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等恶性病变。

2.雌激素相关症状
(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使雌激素下降的特征症状。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2)精神神经症状: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往往出现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里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也较常见。

(3)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发生的阴道炎,排尿困难、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尿道缩短,粘膜变薄,括约肌松弛,常有张力性尿失禁。

(4)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病变。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及并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随年龄而增加。

(5)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引起骨骼压缩、身材变矮,严重者可致骨折,常见于桡骨远端、股骨颈、锥体等部位。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