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信息综合 > 医学网论坛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护理经验交流区]

2006-11-22 11:2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一、概 述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大多数支气管扩张症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病因以婴幼儿期的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肺结核、重症肺炎、C()PD等也可引起。反复医学教育网原 创或严重的感染损伤支气管各层组织,尤其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的破坏,削弱了管壁的支撑作用,在咳嗽时管内压力增高及呼吸时胸腔内压的牵引下,逐渐形成支气管扩张。

  2.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缺损形成支扩。

  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多数患者在12岁前发病,呈慢性过程,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表现如下: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咳嗽、咳痰常在晨起和夜间卧床时加重,痰量每日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伴有厌氧菌感染时痰液恶臭。

  2.反复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时不一致。

  3.继发肺部感染特点是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

  4.体征典型变化为在病变部位听到局限性、固定性湿啰音。部分病人有杵状指(趾)。

  四、治疗要点

  (一)控制感染 急性感染时应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素医学教育网原 创口服,或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肌内注射,每曰2次。

  (二)痰液引流 痰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同样重要,它可保持气道通畅,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1.祛痰剂 常用复方甘草合剂lOml或氯化铵0.39,溴己新l6mg,每日3次,口服。痰液黏稠加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有喘息者加入支气管扩张剂以提高祛痰效果。

  2.体位引流 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体位进行引流,引流时,尤其是进行头低脚高位引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咳痰的情况,以防发生意外。

  (三)咯血的处理

  (四)手术治疗 病灶较局限,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五)其他 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等。

  五、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脓痰滞留呼吸道有关。

  2.焦虑或恐惧——与担心反复咯血及预后差有关;恐惧与大咯血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增多、摄入不足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贫血等有关。

  6.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个人)——与不会做体位引流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清除痰液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使痰变稀,并辅以叩背,指导做有效咳嗽;或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

  (二)体位引流

  1.引流前向病人解释引流目的及配合方法。

  2.依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痰液易于流出的体位。

  3.引流时间可从每次5~l0min加到每次l5~30min,嘱病人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咯痰,同时用手轻拍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引流完毕给予漱口。

  4.记录排出的痰量及性质。

  5.注意引流宜在饭前进行;在为痰量较多的病人引流时,应注意将痰液莲渐搿出,以防发生痰量过多涌出而窒息;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若病人出现咯血、发绀、头晕、出汗、疲劳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引流;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病人禁止体位引流。

  (三)增强抗病能力 急性感染期病人要卧床休息,有大咯血者应绝对卧床。缓解期病人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以补充消耗。保持口腔清洁,要勤医 学教育网原创漱口,以减少感染并增进食欲。

  (四)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 密切观察咳嗽、咳痰、咯血情况,及时发现窒息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