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经典解读及其战略价值摘要:性是一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方式,根据智因自主设计论,本文认为性与生命同时起源,性的本质是有变异的生命体繁殖过程,变异包括主动变异和被动变异两种类型。其中,实现自主变异的功能结构是智因与基因,智因负责设计变异,基因负责审定变异并具体实施。
如果智因真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智因,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真正揭开生命的核心秘密,甚至有可能运用智因工作原理,设计并制造出新的细胞、新的器官、新的生命体来。无疑这将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突破,而且对国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主要内容有:1、主流观点对性的认识;2、性器官与性行为;3、性的本质是有变异的生殖;4、智因是生命的设计师,基因是生命的建筑师;5、智因自主设计论与上帝智能设计论和进化论的区别;6、为什么没有半成品器官和过渡性物种;7、无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与有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8、“老夫少妻” 可能有利于进化;9、精子是生物改革的设计师,卵子是生物结构的建筑师;10、先有蛋,后有鸡;11、性别角色;12、性技巧、性策略与性乐趣;13、基因工程是人对生物的性侵犯行为;14 、从万有智力论的角度观察智因的智力层次;15、智因在哪里;16、寻找智因: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出击。
关键词:性,生殖,生命,起源,基因,智因,遗传,变异,进化论,智因自主设计论。
性是物质之间最有趣的行为之一。但是,性是什么?生命为什么需要性?性别器官是如何起源和进化的,它们彼此之间的精巧配合结构能否经由漫无目的的随机变异而形成?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曾经严重困扰着达尔文,而且继续困扰着今天的生物学家,这是因为进化论并不能对“性”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
笔者长期关注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化、文学、社会、科技等跨学科领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已撰写或出版数十部专著(包括与人合作),例如《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经典图读山海经》、《千古巨画帝禹山河图诠解》、《追寻远古的信息》、《探寻圣人的足迹》、《预测的玄机》、《符号之谜》、《老子隐迹》、《屈原诗歌图解》、《一言兴邦》、《宇宙的重构》等等;并于2004年撰写出一系列文章和论文,提出了超越进化论的“智因自主设计论”,以及全新的认识论和哲学理论“万有智力论”。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试图对性的现象展开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 、主流观点对性的认识目前流行的生物学观点认为,性的主要功能是生殖,并通过生殖实现生命的延续。生殖按其方式可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无性生殖是单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有性生殖则是两个细胞结合并融合为一个单独的新细胞。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属于生物进化,这种复杂化的过程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最简洁的解释是,无性生殖(原核生物和少数低等动物)在任何时候所能选择的只是同一种个体的后代,因此它们的适应性很低,进化速度也非常缓慢。对比之下,以真核生物,尤其是脊椎动物为主体的有性生殖过程,能将双亲的各种突变结合在同一个体中,而且两个亲体的基因在减数分裂和受精结合中重新组合,会使后代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遗传性状,因而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进化速度。
已经发现,有些低等真菌中有8种以上的“性别”,这种性别被称为“相对性别”。那么,为什么有性繁殖中通常只有两种性别的系统盛行于生物界呢?一般来说,雌性主要职能是生产卵子,雄性主要职能是生产精子。卵子的体积较大(人的卵要比精子大8500倍),卵中的营养物质可作为养料。精子是最小的细胞,简化到几乎仅有一个由细胞核组成的头部,但是其尾端储有足够的能量,可提供精子冲向卵子的动力。精卵结合后,受精卵所包含的遗传成份,是整个种群基因库通过双亲传递下来的。因此,两种性别的分工与合作,不仅能有效地完成受精过程,也能为后代的成长、发育提供先天的条件,可见这种两性结构组成关系是有性生殖的最佳系统。
2 、性器官与性行为花儿开了,多美丽啊,多香啊,这其实是在展示性器官,吸引蜂啊蝶啊来帮助授粉(精子与卵子来相聚)。鱼群长时间聚在一起转着圈不停地游,那是在甩出卵子和精子。一只公鸡压在母鸡身上,公鸡的喙叼着母鸡的冠子,公鸡的尾部对着母鸡的尾部,古人云交尾,民间称采蛋。过去,毛驴车多,公毛驴发情时的叫声简直是惊天动地,小饭铺里有一道菜“驴钱”,它就是公毛驴发情时伸长的家伙。春天,明白的家长都不带小孩子去动物园,不单单是因为动物园里的动物发情时的气味浓郁得呛人,更怕小孩子问:“这只猴子为什么追上那只猴子对着它的屁股一个劲地干什么?”至于夫妻床上滚、子孙满地爬的场景,几乎是人人皆会知、人人皆会做的事情。
性在生命世界无时无刻不存在,那么,性究竟是什么?性器官究竟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性行为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达尔文虽然洋洋洒洒写了厚厚一本《进化论》,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既不知道是先有花香,还是先有蜜蜂?也不清楚雄性的性器官与雌性的性器官,为什么能够一步一步地进化得如此严丝合缝?如果性器官的出现及其接下来的随机变异,仅仅是自然选择在起作用,那么为什么见不到长着半成品性器官的生物?
也就是说,性器官打倒了进化论。道理很简单,一个物种变成另一个物种,新物种的性器官必须一步到位,不能有中间过渡状态,否则就不会有新物种的诞生和延续,因为这种没有功能完整性器官的所谓的新物种不可能有自己的后代。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超越进化论。
3 、性的本质是有变异的生殖宇宙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因此性是一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当然也是物质之间最有趣的行为之一。众所周知,如果某种结构物,它仅仅是百分之百地复制自己,而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之为生命体,而只能称之为“晶体”。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性的本质即生命体有变异的繁殖,性就是生命体的结构创新,即上代生命体把与自身有所差异的生命结构传递给下代生命体。也就是说,性是由两种结构物组成,其中一种结构物负责生命体的变异,而另一种结构物负责把上代生命体变化的部分和没有变化的部分复制出多个下代生命体。笔者把前者称之为智因,把后者称之为基因(属于广义基因,与通常的狭义基因的概念有所不同)。
事实上,如果某种生命体只能百分之百地复制自己,那么这种生物就不会有任何变化或者进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种生命体是最原始的生命,那么生物世界就将永远是生命诞生时刻的样子。不过,由于许多生物(主要是原始生物和低等生物),它们的上代与下代之间的变化非常小,我们通常几乎都不能察觉到,因此我们往往会误以为它们是在百分之百地复制自己的下代,并将这种生殖称之为无性生殖。
其实不然,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在上代生命体(亲代)与下代生命体(子代)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生命结构变化,而这也就意味着性与生命同时起源。因此,从智因设计和基因变异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性繁殖,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无性生殖,因为它们都存在着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括新结构的设计和制造)。事实上,只有在生命诞生之时,它的智因、基因才是一体的。因此,本文所用“无性生殖”一词,仅仅是出于对原有词汇的习惯性适应。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构简单的生命体,例如病毒,它们的变异乃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往往是迅速进行的。当然,这是从人的生命时间尺度来衡量的;如果换算成病毒的生命时间尺度,或许就是不经常发生的,而且也是不那么快的。对于人类来说,那些致病病毒的变异,非常令人头痛。但是,对于病毒来说,它们的变异,往往是有针对性的,例如抗药性、抗免疫性(提高伪装能力,避免被宿主抗体识别出来),显然这里可能存在着某种具有智力性质的活动。
4 、智因是生命的设计师,基因是生命的建筑师笔者从2004年开始撰写一系列文章,提出并论述了生物学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智因自主设计论(初期曾使用“基因设计论”、“基因自主设计论”)。该理论认为,生命的起源和演进,是由智因和基因共同实施的过程。这里所谓的智因,乃是这样一种结构物,它具有生命层次的智力行为,能够识别某些结构物(无机物、有机物,以及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功能和性质,并用这些结构物来设计生命体的基因结构、细胞结构、器官结构(包括组织结构,下同)和躯体结构(包括其自身)。这里所谓的基因,同样具有生命层次的智力行为,它们能够根据智因的设计,来使用、控制某些结构物(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氨基酸、酶、蛋白质,以及其他生命体和自身),并用这些结构物(相当于工具、材料和动力),来实施制造生命体的细胞、器官和躯体(实际上主要是由众多不同性状的蛋白质构成),从而把智因的生命设计转变成为现实的生命体(包括管理生命体的生存运作过程)。
据此可知,智因自主设计论所说的智因和基因,它们乃是生命之性的物理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的功能表现:其中,智因是生命结构的设计师,基因是生命结构的建筑师和管理者。我们有理由推测,在生命起源之时和生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智因和基因曾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甚至可能是同一种结构物的两种不同功能。随着智因不断对细胞、器官和躯体的结构进行新的设计,以及基因依据智因提供的设计图纸对细胞、器官和躯体实施的结构建造和生存管理,生命体及其物种在演变和进展(简称“演进”),智因和基因自身也在演进,其标志之一就是智因与基因的分工越来越明确。
需要指出的是,基因也能够对细胞、器官和躯体实施某种程度的操控,例如允许躯体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诸如身高、体重、胖瘦),允许躯体细胞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表皮在重复摩擦的情况下生出茧子)。但是,基因操控的细胞和躯体变化是有限度的,如果生物要想超过这个限度,继续变化下去,这时就需要智因的参与。例如,长颈鹿的前身动物,它的脖子变长,不是单纯靠基因的操控就能实现的;它吃高处树叶的行为,并不能通过简单的遗传就一代一代积累起来变成长颈鹿。事实上,有着吃高处树叶行为的动物,这种欲望只有在被它的智因感受到之后,而且它的智因还要能够找到加长脖子的设计途经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提高心脏的供血压力,解决水锤效应对心脏的危害,以及预防脑溢血),才有可能导致长颈鹿这种新物种的出现(准确说是具有突变性的出现)。
进一步说,智因与基因是可以转化的。当智因完成新细胞结构(包括功能,下同)、新器官结构、新躯体结构的设计之后,该设计图纸(位于DNA长链中的某一段)经由验收程序的认可,再由启动程序予以启动,它们就变成新的基因或者新的基因组,可以承担建筑新细胞结构、新器官结构和新躯体结构的施工任务了(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表明存在着启动程序和关闭程序)。
5 、智因自主设计论与上帝智能设计论和进化论的区别上帝智能设计论主张,生命体所具有的复杂精巧的结构,体现出智能设计的作用,而提供这种智能设计的主体就是超自然的万能上帝。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认为,生物物种的进化,乃是生命体的微小的随机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缓慢发生的过程。显然,进化论没有认识到生命体的复杂精巧结构有着智能设计的参与,它在把上帝赶出生命世界的同时,也把智力行为从生命体中排斥出局。
对比之下,智因自主设计论则指出,生命体的不可简化的复杂精巧结构乃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揭示着生命体结构的复杂化、多样化的演进,不能排除有着智力行为的参与。但是,生命体的这种智力行为,并不是来自超自然的上帝或者其他什么神灵、外星人,而是来自生命体自身的智因对细胞、器官和躯体结构的自主设计。正如人的智力不是来自超自然,而是来自人的大脑一样。
有必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演进”与达尔文所说的“进化”,两者的概念和内涵有所不同。“进化”一词,强调的是或者暗示的是,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不可逆性,以及这种复杂化趋势在时间上的不可逆性(越晚出现的生物被认为越高等)。对比之下,“演进”一词,既包括“生物进化”的现象,也包括 “生物变化”的情况。所谓“生物变化”,是说生物的智因设计,是随时都在进行的,而且是实用主义的(不排除也会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因此,一种生物物种转变成为另一种生物物种,并不一定意味着后者比前者就高一等;同理,近代发生的物种变化,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比古代发生的物种变化就高一等。
进一步说,生物的细胞、器官和躯体结构的进化(准确说是演进,不过我们仍然会习惯性的使用进化一词),至少包括两种动因,其一是智因的自主设计,其二是智因或者基因的随机变化,当然这两种动因都与自然环境存在着或者发生着互动作用。有必要指出的是,有些随机变化,类似大脑思维细胞的思想火花或突发奇想,它们有可能会被纳入到智因自主设计中,并导致生物的多样化(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生物采取了多种结构形式)。无论是自主设计,还是随机变化,都要经由生殖过程的检验,只有那些成功的设计,以及那些有益的随机变化(包括无害的随机变化),才能通过检验,并繁殖出下代生命体;那些不成功的设计,以及那些有害的随机变化(所谓的基因复制错误,绝大多数都是有害的),则不能繁殖出下代生命体,或者只能孕育出死胎、怪胎和有缺陷的下代生命体。
此外,除了进化论,生物学界还有突变论学说。不过,突变论虽然指出了进化论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生物界存在着物种突发形成的客观事实;但是,突变论学说却对生物物种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的问题(例如寒武纪的生物物种大爆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样,达尔文虽然注意到自然选择现象,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却对内因如何起作用一无所知。
6 、为什么没有半成品器官和过渡性物种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能够解释所有的生物现象,那么当年达尔文就不会如此困惑了,而现代那些信奉进化论的生物学家也不会继续如此困惑了。这个困扰进化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古生物化石中始终找不到所谓的过渡性物种的化石?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不存在半成品的器官?这是因为,根据进化论,生物界应该存在着大量的过渡性物种和半成品的器官。
其实,这个困扰进化论的问题,可以用智因自主设计论很好地解释。道理非常简洁,根据智因自主设计论,生物的变异,例如新器官的形成,首先是由智因进行定向设计;只有当智因完成这种设计之后(包括完成阶段性器官成果设计),才会交由基因进行新器官的施工(这有一点点像是“量子力学”,即基因进行新器官施工的工作量不是连续的、也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低的量值,在这个量值上一份一份地进行);而器官施工的过程,相对智因设计过程来说非常迅速,有一点像是由蚕变蛹、由蛹变蛾的过程。这样可以确保新器官一旦形成,立即就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自然界几乎根本就不可能看到生命体上的半成品器官,以及所谓的过渡性物种,因为上述变化乃是在生命体的内部静悄悄地通常也是极其缓慢地进行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到生命体的内部,去正确解读染色体上的DNA长链,或许有一天能够发现智因正在进行设计的半成品器官的图纸。事实上,从适者生存、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说,进化论预言的那些所谓的过渡性物种,或者那些拥有半成品器官的生命体,它们既不符合适者生存原则,也缺乏生存竞争能力,因此它们从来就没有外在表现出来。
7 、无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与有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目前主流生物学家,通常将生物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型。本文更倾向于把生物之性,划分成“无专职生殖细胞”和“有专职生殖细胞”两种类型。
所谓无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大多数都是低等生物,这些生物的智因和基因同处于一个细胞之内,上代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繁殖下代生物的功能。
所谓有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其主要特征在于,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不再参与或者不再直接参与生物的有变异生殖过程,而是转由专职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来承担生物的有变异的生殖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尽管它们的智因和基因,不仅仅存在于体细胞之内,同时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之内。但是,对比之下,那些存在于体细胞之内的智因和基因,它们不再能够直接参与生物的生殖过程,而只能把自己获得的生存经验及其信息传递给负责生殖的细胞内的智因和基因那里。无论体细胞在想什么,它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繁殖细胞的想法,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专职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里的智因和基因,承担着主要的有变异生殖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负责制造生殖细胞的体细胞,有可能承担着非常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责任,因为它们可以决定生殖细胞内的智因和基因结构。或者说,生殖细胞的制造者,智因就在其中。
8 、“老夫少妻”可能有利于进化在有专职生殖细胞的生物里,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如下两个类别:第一类生物的精子和卵子,承担着同等的或者大致同等的有变异生殖功能,也就是说这些生物的精子和卵子里的智因和基因,大体上平衡地存在着,它们可以称之为“雌雄遗传不分工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卵子与精子的区别,主要在于卵子除了提供智因和基因之外,通常还承担着为受精卵提供营养的责任,例如鱼卵、蛇卵、鸡卵。
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卵子不能满足受精卵的营养供应,而是还需要由产生卵子的生命体继续为受精卵的成长提供营养,有时候还要提供养育之责,例如哺乳类动物。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卵子及其雌性生命体,承担了比较多的养育下代的责任;这样一来,它们在承担智因变异方面的责任有可能会减少,并把这类责任更多地转交给精子及其雄性生命体,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类生物。
第二类生物的精子和卵子,分别承担着不同量的有变异生殖功能,其中精子承担着更多的智因变异功能,而卵子则承担着更多的基因遗传功能,它们可以称之为“雌雄遗传分工生物”。据此可知,在第二类生物里,可能存在着“老夫少妻”有利于进化的现象。这是因为,“老夫”能够不断地产生精子,越晚产生的精子(这里指其中健康的精子)越能够记忆该生命体比较多的生存经验,并将其传递给下代生命体。对比之下,“少妻”的卵子通常是在其幼年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是处于休眠状态而已,因此卵子能够记忆的新的生存信息相对比较少。详情可参阅《智因自主设计论:“老夫少妻”可能有利于进化》等文。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