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信息综合 > 医学网论坛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专题讲座(心电图谱)--[临床医学讨论区]

2007-01-15 08:2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  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   间歇

性期前收缩(室早)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   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   (左图上)、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   形或多源性室早。

A图为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频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B图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1、频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的统称。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预激 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

[心电图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的P-R 间期显著延长。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 频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宽大畸形为室 性差传。

Ⅰ°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 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R波后, 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与 短P-P成倍数关系。

Ⅲ°房室传导阻滞 1、P-P间期相等,R-R间  期相等 2、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  P-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 点在交界区; QRS增宽变形 ,表示起搏点在心室。

右心房肥大

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0.25mV, 常见于肺心病,该P波又称“肺型P波” V1导联P波正向、电压≥0.2mV

左心房肥大 P时间>0.11秒 P双峰、峰距>0.04秒 常后峰>前峰 PV1终末电势超过-0.04毫米·秒

该类型P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P波”

右心室肥大 1、电轴右偏 2、胸导联R/S比例异常   V1R/S≥1或/及    V5R/S≤1 3、RV11.0mVRV1+SV5>  1.2mV 4、V1VAT>0.03秒 5、ST-T异常

左心室肥大 1、电压改变:   RV5>2.5mV   RV5+SV1>3.5mV (女  )>4.0mV (男)   RⅠ+SⅢ>2.5mV   R aVL>1.2mV 2、 V5 VAT>0.05秒 3、ST-T改变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 将影响复极过程,产生ST-T改变

心肌梗塞急性期   异常Q波+损伤型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渐倒置


当左或右心室的心肌肥厚时,一般不累及心脏的传导系统,因为传导顺序与正常室相同。但由于一侧心室肌肥厚,必然会影响心脏除极的方向及大小,而且该侧自内膜至外膜除极的时间也延长。复极过程也会有“继发性”改变。

一、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3~4倍,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左室除极向量即明显占优势。左室肥厚时,左室除极向量加大,指向左后上方,但除极顺序无改变,故QRS波群形态变化不大,表现为QRS波的电压较正常增高。由于QRS向量环的终点与始点不吻合,且QRS及T波的角度增大,在心电图出现相应的ST段和T波的改变。如图14-5-1QRS环体较大。更朝向后方;ST向量朝向V5导联的负侧;T波与QRS波的方向相反。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电压增高,反映在横面的胸前导联上的比较恒定,更有诊断价值。

图14-5-1 左室肥厚时QRS向量数及T数图

(1)标准肢体导联:R1>1.5mv,R1+SⅢ>2.5mv。

(2)单极肢体导联:额面QRS环朝左上方时RavL≥1.2mv;额面QRS环朝下时RavF>2.0mv。

(3)心前导联Rv5≥2.5mv,Rv5+Sv1>3.5mv(女)~4.0mv(男)

2.心电轴左偏,对左室肥厚只有参考价值。

3.QRS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s,V5室壁激动时间(VAT)>0.05s,对左室肥厚仅有参考价值。

4.ST和T波改变: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降超过0.05mv,T波倒置。可能为继发性,但亦可能有原发性因素。如左室肥厚时产生相对性心肌供血不足。

图14-5-2 左心室肥厚

(二)临床意义:仅具有QRS电压增高者称为左室肥厚,只有ST及T波改变时称为左室劳损。两者并存时称为左室肥厚劳损。

二、右心室肥厚

正常时,右室壁厚度只有左室壁的1/3,所以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后下。轻微的右室肥厚时,左室的除极电势仍然占优势,综合心电向量的改变不明显。只有当右室肥厚相当明显时,才会较显著的影响心电综合向量的方向(偏向右前方)如图14-5-3,使之产生特征性的改变,这也是心电图诊断早期右室肥厚不够敏感的原因。

图14-5-3 右室肥厚的心向量图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形态及电压的变化

(1)右心室肥厚的横面向量环偏向右前方,故胸前导联的改变量为突出。Rv1增高>1.0mv,Sv1较正常减少或根本消失。V1的QRS波群可呈Rs、R、rSR、qR型。R/S在V1导联上>1。Sv5较正常深。V5R/S<1,Rv1+Sv5>1.2mv,均为诊断右室肥厚的可靠指标。

(2)RavR≥0.5mv(或R>q)

2.心电轴右偏可达+110°,对诊断右室肥厚有较大意义。

3.V1的室壁激动时间>0.03s。

4.V1、V2的ST下降,Tv1倒置,有参考价值,有时在Ⅱ、Ⅲ、avF亦常见到。

(二)临床意义:一旦出现典型右室肥厚的心电图形,表示右室肥厚已相当显著。正常人有时可在V1出现R/S>1或呈rsR’波型,因此不能仅根据某一项指标诊断右室肥厚,应综合考虑。

三、双侧心室肥厚

当心脏的左、右心室同时肥厚时,心电图型可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一)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两侧心室的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所致,有时仅有QRS波的增宽,切迹及T波低平。

(二)只表现一侧心室肥厚的特征而另一侧心室肥厚常被掩盖。由于左心室壁原比右心室壁厚,因此,双侧心室肥厚时仅显示左室肥厚者为多。

图14-5-4 右心室肥厚

图14-5-5 双心室肥厚

(三)同时出现双侧心室肥厚图型

1.右室肥厚图形特征,同时伴有下列一项或几项改变:(1)电轴左偏;(2)Rv6电压异常增高;(3)Rv6+Sv1>4.0mv。

2.左室肥厚图形特征,同时伴下列一项或几项改变:(1)显著电轴右偏;(2)显著顺钟何转位;(3)V1R/S>1,RavR>0.5mv且其R波>q波;(4)V1的室壁激动时间>0.03s。

四、心房肥大

心房肥大包括心房肥厚和扩张。大多由于心房压力增高,血容量增加和异常的血液分流等原因引起。当一例心房肥大,该心房除极向量扩大,使整个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左心房肥大左房除极继右房之后,当左房肥大时,其除极向量增大,时间延长,心房综合向量偏左后,故P波增宽、时间>0.11s,P波项端常呈双峰型,峰距≥0.04s,P波电压可达0.25mV,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P波。由于P波电轴偏左后,故在Ⅰ、Ⅱ、avL导联较为明显。Pv1先正后负,负向部分增宽加深,称为Pv1终末电势(PtfV1),测算方法是:Ptfv1=Pv1后段负向波的深度(mm)×宽度(S),左房肥大时PtfV1≤-0.02mms。

(二)右心房肥大:右房肥厚扩张时,右房除极向量增大,P波电轴偏右前、下、由于右房除极比左房早,因此整个P向量环时间不延长。心电图表现为P波在Ⅱ、Ⅲ、avF导联及V1导联高而尖,振幅≥0.25mv,时间正常。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故称为“肺型P波”。


挺详细,呵呵


新手我,

咋没见图?


你好!我要提问:当运动时,右手猛力向前击打,此时左脚为何无力?而当左右手

猛烈连击时,此时为何用脚的意识那么差?是否跟人的气血运行或意识有关?

可以给予回复吗?谢谢!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