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信息综合 > 医学网论坛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10名中国人感动非洲上千非洲人被她们救助(图)--[社会时事新闻]

2006-12-10 15:20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2006年12月7日晚,靳辉出席了“首届中非友好贡献奖”颁奖典礼。

  38年前的一天,42岁的他带着一支350人的技术队伍,远赴陌生的非洲,开始了坦赞铁路的勘探工作。在那块广袤的土地上,他和5万多名中国人员及10万名坦赞工人一起,与丛林、荒漠和野兽搏斗了8年,建成了当时被西方质疑“不可能完成的”坦赞铁路。今天,满头银发的靳辉和另外9位中国人,接受了非洲各国驻华使节为他们颁发的“感动非洲的10个中国人”称号证书及奖杯——

  ■上千非洲人被她救助

  李莉是14年前跟随丈夫来到赞比亚中肯农场工作的。

  在这以前,她一直平静地在一家中国医院从事护理和实验室工作。

  1993年,中国农垦公司把一个新农场——中肯农场交给李莉夫妇管理。十几年前的中肯农场,只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荒原。数千亩的土地上,没有人迹,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路。伴随他们的是杂草、灌木林和一座孤零零的平房,还有200只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一切的小鸡。

  两年之后,小鸡们才有了自己的鸡舍。那是李莉夫妇俩亲手搭建的。就是这简陋的鸡舍和一群小鸡,10年后变成了4000万元人民币的产业。

  “李莉夫妇俩让小鸡下了金蛋。”大家后来都这么说。

  “十几年来,每天起早贪黑的,就是挖井、修路、喂鸡、清理鸡舍。”在北京的实验室里穿惯白大褂的李莉说:“半夜还要起来检查鸡舍,一天能睡5个小时就算奢侈了。”

  毕竟是医务工作者出身,加之辛勤和细心,10多年来,李莉的农场从未发生过疫病。

  1994年中肯农场获得了国家60万美元的援外专项资金扶持,到1998年即返还本息72万美元。“下金蛋”的农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2005年底,生产规模达到年出栏肉鸡20万只、生猪800头,年产牛奶50万升。玉米和大豆产量也以千吨计。如今的中肯农场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农场之一。

  当年两个人开垦的处女荒原,10多年来累计为当地百姓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为1.4万多人提供了住所,给当地社会赞助近两万美元,支付当地贷款利息15万美元。李莉夫妇还为400多名非洲儿童购买了课本和提供就读交通工具。护士出身的李莉还时常为当地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护理服务和药品,上千个当地非洲居民受到过她的救助。

  这一切都让李莉在当地得到了极大的尊敬。“她是天使。”许多非洲农民就是从李莉的身上认识了中国。

  ■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辛

  当满头银发的靳辉从非洲贵宾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的时候,台下许多热烈为他鼓掌的国内同胞都想像不到,当年他经常会从大象的脚印里取水喝。

  在30多年前的坦桑尼亚,靳辉和他的同伴住的是用泥块和木棍搭成的临时小屋。他们需要经常穿越无人地带,警惕巨蟒的出没,也需要提防从草丛中猛然冲出的野牛。

  远离亲人、迥异的气候、艰苦的生活环境,在非洲,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他们每个人的荣誉光环,都是由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组成的。

  1969年8月的一天,靳辉的勘测小组开车进入了保护区,结果遭遇了犀牛。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准备绕开这种危险的庞然大物时,犀牛像发了疯似地朝他们追赶上来。

  “我们的汽车开不快,眼瞅着犀牛越来越近。”靳老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创下了用一年时间完成修建坦赞铁路502公里的纪录。为了坦赞铁路,60多名中方人员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孙梅芳尽管不像李莉那样去开垦处女地,但在摩洛哥,她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根据当地的风俗,一个丈夫可以娶4个妻子,而妻子又以生子为荣。”孙大夫说:“可想而知,妇产科在当地医院会是多么重要和繁忙。”

  孙大夫所在的医疗队里,只有她一名妇产科医生。于是,两年中,救助1149人次、394例妇产科大小手术,加上门诊、急诊、产房、手术及抢救,都得由她一个人承担。在摩洛哥的日子里,孙梅芳没有过过一个休息日。不管是刚端上饭碗,还是通宵抢救病人刚刚归来,一旦又有新的产妇,她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她们面前。

  一次,在接诊一位临产的双胞胎产妇的时候,孙大夫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心脏突发房颤,心率达140次以上。

  “不能再进行手术了,给病人转院。”周围的人都劝她,但孙大夫毅然吃下药物,以坚强的意志,及时抢救出一对龙凤胎。

  “这是危在旦夕的3条人命,我没有选择。”面对转危为安的母子3人,她笑着瘫软在手术台前。

  而只身带着中国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品“科泰新”踏上肯尼亚土地的逯春明,以自己的身体,在当地实地尝试这一新药。10年的努力之后,“科泰新”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目前全球治疗疟疾唯一安全有效的新型药品。如今,“科泰新”传遍了30多个非洲国家。长期困扰非洲人民的疟疾不再可怕。

  足迹踏遍33个非洲国家的黄泽全数十年研究非洲问题,发表了1400多篇介绍非洲的文章。有关非洲的翻译、编辑或著作达28部,总字数近1000万,被中国学术界誉为“中国研究非洲第一人”。他的努力,为中非之间增进了解,进而相互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爱非洲”

  回顾起那段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群已经不再年轻的英雄依然激情满怀。

  中国东方歌舞团的国家一级编导李雅媛从事中非文化交流40余年。她曾多次执教非洲文艺工作,被中非友人誉为“中非文化大使”。1990年至1991年期间,已是43岁的她在塞内加尔染上了疟疾,头发因此大把脱落,舌头干裂。但她仍用顽强的意志力与疾病抗争。

  “我无怨无悔。”如今年过6旬的李老师说:“我爱非洲,在这块炽热的土地上,我得到了心灵上的感悟。非洲舞蹈是人类文明社会的精神财富和资源,它带给人们以震撼和美的享受。我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让全世界认识了解非洲文化。”

  “在我们帮助非洲朋友的时候,我们也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帮助。”靳辉老人感慨地说:“这段友谊,中非人民是世世代代不会忘记的。”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始于1956年。”中国对外友协文交部副主任段北生介绍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自身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给予非洲各国人民以宝贵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援助。”

  他说:“50年来,中国向非洲提供的各方面的援助有444亿元人民币,大约实施了900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近年来,中国又减免了非洲31个重债穷国的债务156笔,共计105亿元人民币;并忠实地履行了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的承诺,为非洲培训了1万名各类人才。”

  前不久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承诺,到2009年,中国对非援助的规模将增加一倍,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中非友谊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坚定地说。

  “这个称号,旨在奖励长期致力于中非友好事业、成就突出、在中国与非洲均拥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人士。”望着这一个个把自己最宝贵的人生时光贡献给非洲的中国人,非洲国家驻华使团团长埃莱·埃利·埃蒂先生说:“感谢中国,感谢所有援助过非洲的中国友人,非洲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