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科学,中医师善于在临床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检验给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多不能直接感知的体内生理和病理活动的信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能不能利用检验报告作为诊断的依据,一直是中医人士争议的问题。
有的中医师认为,中医诊断疾病最基本的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而检验是西医的技术,如果把检验报告单作为诊断的依据,作出的诊断就不是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而是运用西医的诊断,变成了西医,只有西医才需要运用检验手段诊疗疾病,那中医不是变相地西医化了吗?不明情况的患者也会认为,我来中医就诊的目的就是不需要叫我们做这样、那样的检验,你这样不是叫我白花钱吗?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一个小小的感冒,你也让我去先查个血常规?
检验能为中医的诊断提供帮助
首先,检验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分析病因。在许多情况下,仅凭中医的望、闻、问、切并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这种传统的诊断思维方式和方法虽然体现了中医宏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同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助现代检验技术,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病理变化,防止或纠正单纯通过医生由外揣内对疾病本质认识的主观臆测或片面性,迅速诊断病因。如临床特征为腰痛,常见于肾结石、肾盂肾炎、脊柱疾病等。如果仅凭中医的四诊法如何区分?又如以贫血为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中医称为“血虚”,而贫血又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仅凭四诊法是无法具体区分的,但是如果能结合检验技术,就可以更加明确病因,指导临床具体用药,提高诊疗疾病的准确性,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可对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及某些脏器功能状态的亢进与不足提供重要的病理依据,有助于制订客观的治疗方案,使其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其实,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已借助了检验这个技术,尽可能多地为中医的诊断提供病情信息。现代检验技术是对中医临床医生四诊的补充和延伸。具体分析起来,检验技术的运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
实践证明,中医是可以借助检验技术提供可参考的病情资料。患者病情的异常改变及治疗后功能的改善,都离不开用各种临床检验技术去加以印证。如肝功能、肾功能的理化检验指标,乙肝两对半、类风湿因子免疫指标的应用,可直接或间接地说明该系统的病理改变,可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十分必要的参考,也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医与西医,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是不同的,其思维方式与诊疗手段存在差异,但二者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即人的健康问题。
检验技术为中医走向现代化发挥作用
首先,中医认识人体的层次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机体整体这个层次上,中医也应当深入到肌体的内部,把观察的层次深入到脏腑、组织层次。即把原来依据肌体整体活动下表现于外的信息,揣摩体内活动的变化,深入到体内层次,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医学发展所必要的。在这样的深入过程中,检验可以为中医提供相应层次肌体活动的有关信息。其次,中医诊断的不确定性,即没有定性定量的界定,是中医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障碍,检验技术的应用正好帮其克服了这个困难。中医诊断既要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又要借助现代检验手段采集丰富的微观资料,以加强辨证论治的依据、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完善和规范诊断。
总之,中医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充分发挥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并不防碍运用现代检验技术充实和完善自己。急症的处理需要精确性,而中医的诊断却具有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在急症的应用。比如中医的解剖结构还停留在内经的原始阶段。肺的形态、心的大小、肠的位置,这些在现代急症的处理中是非常需要的。正因如此,模糊的理论系统导致了中医在部分急症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一病人外伤脾脏出血,在没有微观的理论知识下,诊断会出现问题乃至影响疗效。中医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个时候运用中医的理论止血,效果不如西医直接有效。检验技术将在未来的中医诊断中显示它的优势,使未来中医诊断能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检验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参考资料来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