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动物机体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多次交换神经元,最后到达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sensation)。其中脊髓和脑干是接受感受器刺激的传入冲动的基本部位,丘脑是感觉机能的较高级部位,大脑皮质是感觉机能的高级部位。
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动物体表、内脏或深部,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转化装置。感受器有多种多样。有的简单,只是一种游离的传入神经末梢(如痛觉);有的复杂,是接受某种刺激能量而发生兴奋的特殊结构(如视网膜中的光感受细胞)。尽管感受器结构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功能却是一样的,能够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一)感受器的分类
感受器分类的方法有几种。据感受器的分布位置和接受的刺激来源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两大类,前者分布于皮肤和体表,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后者分布于内脏和躯体深部,接受来源于机体内部的刺激。根据感受器所能感受的适宜刺激种类,常分为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光感受器等。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不同结构的感受器虽然有不同的活动,但却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
1.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般说来,每一种感受器都有它的适宜刺激。如视网膜的适宜刺激为光波,内耳柯蒂氏器的适宜刺激是机械波,皮肤上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温度变化等等。
2.换能作用(transduction of receptor)
感受器接受刺激发生兴奋,使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上的电活动,这就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用微电极插到感受器细胞内,在刺激时,它的神经末梢首先出现一个无潜伏期、不传播、能总和而不受局部麻醉剂影响的局部电位,这个电位叫做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它随着刺激加强而增大,当增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到一定程度时,能激发动作电位并能传播出去。这种刚能激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感受器的阈值。低于阈值的刺激,只能引起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产生的原理与终板电位相似。即通过改变感受器外膜对Na+和K+的通透性,由于离子跨膜运转而引起局部去极化,产生感受器电位。
3.适应现象
在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下,感受器冲动以恒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将引起它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不同感受器的适应速度不同,一般可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或非适应)两类感受器。前者如视觉、嗅觉和皮肤触觉感受器等;后者如肌梭、颈动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窦压力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等为代表。快感受器的生理意义在于能够不断接受新刺激,更快适应新环境;慢感受器则有利于机体某些信息的稳态,如正常姿势的维持、血压持久的稳定等。
4.对比现象和后作用
在某种刺激之前或同时受到另一种性质相反的刺激时,感受器的敏感性上升,称为对比现象。例如在黑暗的背景上看到白色的物体或白色背景上看到黑色的物体,都会产生黑白分明的感觉。
感觉有明显的后作用。当引起感觉的刺激消失后,感觉一般会持续存在若干时间,然后才逐渐消失。刺激越强,感觉的后作用也越长。例如,当光源发出的闪光频率达到一定值时,在视觉中产生的是不间断的光觉。
5.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换能过程中,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也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这即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