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特征表现为丧失现实联系(精神错乱),幻觉(虚假知觉),妄想(虚假信念),思维异常,情感平淡(情感范围受限),意志减退以及工作和社会功能紊乱。
在全世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1%,但各地区的发病率高低不等。在美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到全部住院人数的1/4,在社会保险伤残人数中占20%.精神分裂症比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更加多见。
精神分裂症的分布之所以更多地集中于城市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中,也许是正因为残障导致了失业和贫穷。与此类似,单身人士的高发病率也反映了疾病的影响或者说是疾病损害了正常的社会功能。男女两性的发病率大致相仿。起病高峰年龄男性为18~25岁,女性为26~45岁。但是,儿童期,青春期早期或晚年起病也并不鲜见。
病因学
尽管具体病因不明,但精神分裂症有其生物学基础。最得人心的解释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神经病学意义上的易患性,即易患应激模式。症状的发作,消退和反复似乎正是这种易患性和环境应激源之间的互动产物。
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可包括遗传易患性;胚胎,分娩或产后并发症;或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母体在怀孕4~6个月时经历饥荒,流感,此期或以后的孕期中母儿Rh不相合都可能使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上升。
尽管就易患性人们提出了许多临床和实验指征,但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指征。在心理生理上,信息处理,注意和知觉抑制的缺陷可以作为易患指征。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易患性可表现为社会能力受损,认知混乱或知觉扭曲,快感体验能力减退以及其他一般应对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症状显露之前,这些性状即可损害易患个体的社会,学习和工作功能,特别是当这些性状发展到重度时。一旦精神分裂症发病后,这些病前残疾往往还会限制各项功能的恢复。
尽管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家族史,但不能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本人患病的风险为15%,而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只有1%.单卵双生子中的一个人发病,则另一个患病的风险>50%.敏感的神经病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常常发现,眼跟踪平滑性异常,认知和注意测验中表现受损,感觉途径缺陷这些情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出现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这些心理生理指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嫡亲人群中也有出现,提示他们在明显发病之前即已存在易患性。
很多环境应激源可导致易患个体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起病与复发。例如,结束一段关系,离家服兵役,工作或求学,这些生活中的应激就是例子。家庭关系紧张可使得病情频频恶化,反之亦然。可以减轻应激因素对症状形成或恶化的影响的保护性因素将在下文论及。<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