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约占肠梗阻的40%~60%。
【病因和病理】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都发生在小肠,引起结肠梗阻者少见。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有以下类型:①肠管的一部分与腹壁粘连固定,多见于腹部手术切口部或腹壁曾有严重炎症处,损伤部分肠管呈锐角扭折;②粘连带压迫或缠绕肠管形成梗阻;③粘连带的两端固定形成环孔,肠管从环中通过而形成内疝;④肠管以粘着部为支点发生扭转;⑤较长的一段肠袢粘连成团,致使部分肠腔狭小,肠蠕动受限制,容易发生梗阻;⑥肠管粘连在远处,受肠系膜长度的限制及牵拉作用,使粘着点形成锐角造成肠梗阻。
【临床表现】
粘连性肠梗阻有时并无症状或仅有不完全性梗阻的症状,当附加有其他因素时则出现症状。如①肠腔已变窄,在有腹泻炎症时,肠壁水肿,使变窄的肠腔完全阻塞不通;②肠腔内容物过多,致肠腔膨胀,肠袢下垂加剧粘着部的锐角而使肠管不通;③肠蠕动增加或体位的剧烈变动,产生扭转。因此,有些病人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可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后可以缓解;而另一些病人以往并无症状,初次发作即为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表现,病人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或多次急性发作者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出现腹膜刺激征,应考虑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后早期(5~7天)即可发生梗阻的症状,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除肠粘连外,与术后早期肠管的炎性反应也有关,既有肠腔梗阻又有炎症引起的局都肠动力性障碍。偶有手术后早期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者,多与手术操作范围广泛而致肠扭转有关。
【预防】
减少组织损伤,减轻组织炎症反应,预防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医师应重视的问题。粘连的形成本身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炎症反应,是愈合机制的一部分,抑制它的发生也将影响愈合、修复。因此,至今虽采用了多种方法,都不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圆满的结果。腹腔内粘连的产生除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外,尚有一些可避免的因素,如:①清除手套上的淀粉、滑石粉,不遗留线头、棉花纤维、切除的组织等异物于腹腔内,减少肉芽组织的产生;②减少缺衄的组织,不作大块组织结扎;③注意无菌操作技术,减少炎性渗出;④保护肠浆膜面,防止损伤与干燥;⑤清除腹腔内积血、积液,必要时放置引流;⑥及时治疗腹腔内炎性病变,防止炎症扩散。此外,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均有利于防止粘连的形成。
【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要点是区别属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可先行非手术治疗,绞窄性和完全性则应施行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根据病情行即期或择期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后仍可形成粘连,发生肠梗阻,但在非手术治疗难以消除造成梗阻粘连的情况下,手术仍是有效的方法。
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多为炎症、纤维素性粘连所引起,在明确无绞窄的情况下,经非手术治疗后可以吸收,症状消失。
手术方法应按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粘连带和小片粘连可施行简单的切断和分离;如一组肠袢紧密粘连成团难以分离,可切除此段肠袢作一期吻合;在特殊情况下,如放射性肠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可将梗阻近、远端肠侧侧吻合作短路手术;为实现腹腔内广泛分离后虽有粘连但不形成梗阻,可采取肠排列的方法,使肠袢呈有序的排列粘连,而不致发生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