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HBV、HCV和HIV感染常引起肾小球疾病,病理上表现为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生性肾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和结节性多动脉炎。HBV或HCV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被称为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associated nephropathy)或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CV-as- sociated nephropathy),其发病由免疫复合物介导,在肾组织内找到HBV和HCV抗原为确诊依据。在我国,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最为多见。儿童起病,表现为膜性肾病者部分可自行缓解;成人患者约30%在5年后进展至肾功能不全,其中表现为膜增生性肾炎者预后更差。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Q干扰素可使部分患者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
HCV感染则常引起冷球蛋白血症,故肾小球疾病伴冷球蛋白血症均应考虑有无HCV感染。
约30%慢性HCV感染者出现尿检异常,如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血浆置换的疗效。仅干扰素治疗可清除病毒、降低血冷球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但停药后易复发。
HIV感染引起的肾小球病变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最为常见,称为HIV相关性肾病(HIV-as- sociated nephropathy,HWAN)。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强化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IV感染者的肾病发生率、改善已有肾病患者的预后。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单用或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ACEI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