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10月28日 16:00-18:00
详情9月19日 19:30-21:00
详情为方便大家复习公卫助理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点知识,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整理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具体资料分享如下: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进而导致职业性病损的因素,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是工作的最基本程序,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工具或器具、或工作程序变化而改变,它包括:
(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陛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7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附着于皮毛上)、真菌(蔗渣上)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又称工作过程,它涉及针对工艺流程的工作组织、器具和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行为和工作方式、劳动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比例以及劳动者的心理状况等。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觉紧张,运动器官紧张等。
(5)劳动姿势不良或使用不合理工具,如弯腰劳作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的大自然环境,其有害因素包括:
(1)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2)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3)厂房建筑或生产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