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正保妇幼课堂 > 妇科常见疾病系列课程 > 正文

产后修复的顺序是什么?你了解吗?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产后修复的顺序是什么?你了解吗?”相信是想了解产后修复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正保妇幼课堂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产后三大修复:腹直肌修复、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这些都必须要做吗?有哪些效果好又省钱的恢复方式?三大修复是否有先后顺序?先跟着小编详细了解一下这三大修复项目。

腹直肌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有前屈脊柱,降胸廓,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同时对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腹直肌分离发生机制:

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多余的赘肉就会在腹部堆积突起。

自测:

仰卧位,双手放在胸前,头和肩轻轻抬离床面,如做仰卧起坐一样,用尺子(或手指)测量腹部肌肉间隙,在脐上和脐下下4.5cm处进行评估,≥2cm就说明存在腹直肌分离。

据统计:

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 60. 3%,剖宫产发生率为 70. 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 ( 90. 8%)

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人有腹直肌分离,1年以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腹直肌分离。

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骨盆的作用:

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结构(如图)。在孕期骨盆支撑着胎儿的重量,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同时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

骨盆内包裹着众多盆腔器官

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好像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骨盆修复、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

骨盆修复到底修复的是什么?

骨头:是不会变大变小的,即使经历了生产也不会因此而变大,更不会因为你做了“骨盆修复”而缩小。

关节:组成骨盆的关节是能够微微活动的,被称之为“微动关节”,一旦这些关节发生错位、分离时,会让你疼痛难忍、坐卧难安,难道你会认为关节的微微变化就能导致的骨盆变大?并不会。

韧带和肌肉:在孕期,盆底肌就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激素、体重、体围和腹腔体积等的变化使得盆底肌处于持续的受压状态,会逐渐松弛,加上子宫逐渐增大使得盆底肌被拉长无力,而分娩的过程又会进一步对盆底造成损伤,也就是说,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产后都需要盆底肌修复。

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而纠正的主要目标是韧带和肌肉,并不是指骨头的缩小。

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辅助盆底恢复。

所以说: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

结论就是: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

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了解一下产后腹直肌修复的治疗方法:

1、自主锻炼(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产后腹直肌分离怎么办?

2、电刺激治疗,通过持续的被动收缩,提高腹部肌肉兴奋度,唤醒因分娩而受损的腹部肌肉,达到改善腹直肌分离的目的。

产后42天开始,3次/周,30min/次,频率50Hz,10次/疗程。

患者仰卧位,将2对电极片分别贴于腹中线两侧2cm,脐上2cm和脐下2cm各一片。

前面说到腹直肌有维持腹腔压力的重要作用。无论哪种方式修复方式,都需要刺激腹直肌不断进行收缩与放松。腹腔是封闭的环境,腹直肌收缩腹腔空间变小,腹压随之增大。增大的腹压会进一步加大对盆底的压力,对于产后妈妈来说,盆底肌本就变得松弛薄弱,盆底受到长时间持续性压力,就会加重盆底的病负担。

同时增大的腹压,还会挤压盆腔内的各器官向下运动,而薄弱的韧带和肌肉无法有效固定器官的位置,膨出和下垂的情况就发生。

所以说:产后同时有盆底问题和腹直肌分离问题,不应盲目进行腹直肌修复。单纯存在盆底问题,也不应该过早进行腹部塑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运动。

那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腹直肌修复和腹部塑型呢?

最好是等到盆底肌力达到3级以上,此时才更加安全。

总结:

1、产后可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的修复,两者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2、腹直肌修复、腹部塑型要谨慎,盆底肌力大于等于3级后在做不迟。

3、修复顺序: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

三者的关系,你明白了吗?

有哪些效果好又省钱的恢复方式呢?

1、盆底肌修复

前提:如果盆底肌达到3级(盆底肌力分为0-5级,4-5为正常)可以自己有效收紧盆底肌,且膨出下垂小于3度,就可以通过坚持做凯格尔锻炼促进恢复。

之前已经写过具体方法了,还是给大家放一个文章链接吧:

如初康复:盆底肌运动(凯格尔运动)应该怎样做

注:一定要坚持,一天3次,一次10分钟,一天累计锻炼30分钟左右,一周锻炼5-6天。坚持2-3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2、腹直肌修复。

前提腹直肌分离小于3cm,可以按照上文的自主锻炼方法促进其恢复。

注:腹直肌分离不要做卷腹类运动,比如仰卧起坐,只会越做越严重。

爱心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产后修复的顺序是什么?你了解吗?”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妇科常见疾病系列知识及内容,请点击正保妇幼课堂

编辑推荐:

女性什么时候做宫颈癌筛查?了解其检查频率!

闭经对女性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内分泌失调是什么?女性出现这6种异常,是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痛经不仅仅是妇科病引起的,还要警惕这4大诱因,或许痛经是作出来的!


相关新闻
退出
特别推荐
官方微信公众号
正保医学教育网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扫二维码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
  •  
  • 第二步:点击公众号推送的图片,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合作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