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疾病诊断 | 头痛 |
主要症状 | 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
基本病机 |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
基本治则 | 外感头痛主以祛风(疏风止痛) 内伤头痛,补养气血、益肾填精为主(和络止痛) |
证治分类 | 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风寒头痛 |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 风寒外袭 上犯巅顶 凝滞经脉 | 疏散风寒止痛 | 川芎茶调散 |
风热头痛 | 头胀而痛,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风热外袭 上扰清空 窍络失和 | 疏风清热和络 | 芎芷石膏汤 |
风湿头痛 |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 风湿之邪 上蒙头窍 困遏清阳 | 祛风胜湿通窍 | 羌活胜湿汤 |
肝阳头痛 |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 肝失条达 气郁化火 阳亢风动 | 平肝潜阳息风 | 天麻钩藤饮 |
血虚头痛 | 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营血不足 不能上荣 窍络失养 | 养血滋阴 和络止痛 | 加味四物汤 |
痰浊头痛 |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肾虚头痛 |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 肾精亏虚 髓海不足 脑窍失荣 | 养阴补肾 填精生髓 | 大补元煎 |
瘀血头痛 |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 瘀血阻窍 络脉滞涩 不通则痛 | 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 通窍活血汤 |
气虚头痛 | 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脑失所养 | 健脾益气升清 | 益气聪明汤 |
头痛 | 眩晕 | |
病因 | 外感与内伤两方面 | 内伤为主 |
临床表现 | 疼痛为主 | 昏眩为主 |
病性 | 实证较多 | 虚证较多 |
头痛 | 真头痛 | |
起病形式 | 以缓慢起病,多次发生为主 | 突发 |
临床表现 | 剧痛、隐痛、胀痛、跳痛 | 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 |
疼痛程度 | 较轻 | 较重 |
兼症 | 头晕,目眩,乏力,恶心,呕吐 | 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
外感头痛 | 风寒头痛 | 疏散风寒止痛 | 川芎茶调散 |
风热头痛 | 疏风清热和络 | 芎芷石膏汤 | |
风湿头痛 | 祛风胜湿通窍 | 羌活胜湿汤 | |
内伤头痛 | 肝阳头痛 | 平肝潜阳息风 | 天麻钩藤饮 |
血虚头痛 |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 加味四物汤 | |
痰浊头痛 |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
肾虚头痛 |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 大补元煎 | |
瘀血头痛 |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 通窍活血汤 | |
气虚头痛 | 健脾,益气,升清 | 益气聪明汤 |
疾病诊断 | 眩晕 |
主要症状 |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 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
基本病机 | 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 |
基本治则 | 补虚泻实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肝阳上亢 |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 肝阳风火 上扰清窍 | 平肝潜阳 清火息风 | 天麻钩藤饮 |
气血亏虚 |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 | 气血亏虚 清阳不展 脑失所养 | 补益气血 调养心脾 | 归脾汤 |
肾精不足 | 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 | 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 脑失所养 | 滋养肝肾 益精填髓 | 左归丸 |
痰浊上蒙 |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清阳不升 | 化痰祛湿 健脾和胃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瘀血阻窍 | 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 瘀血阻络 气血不畅 脑失所养 | 活血化瘀 通窍活络 | 通窍活血汤 |
眩晕 | 中风 | 厥证 | ||
共同点 | 均可有昏仆表现 | |||
联系 | 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 |||
不同点 | 不省人事 | 无 | 中脏腑者可有 | 有,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也可一厥不复 |
后遗症状 | 无 |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 | 无 | |
四肢厥冷 | 无 | 一般无 | 有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肝阳上亢 |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 天麻钩藤饮 |
气血亏虚 |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 归脾汤 |
肾精不足 |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 左归丸 |
痰浊上蒙 |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瘀血阻窍 | 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 通窍活血汤 |
疾病诊断 | 中风 |
主要症状 | 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 |
基本病机 |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
基本治则 | 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 |
证治分类 | 中经络、中脏腑、恢复期 |
症状特点 | |
中经络 | 病位浅,病情轻,不伴意识障碍 |
中脏腑 | 病位深,病情重,伴有意识障碍 |
症状特点 | 病性 | ||
闭证 | 阳闭 | 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伴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 邪气内闭清窍属实证 |
阴闭 | 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伴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 ||
脱证 | 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 五脏阳气外脱属危候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风痰瘀阻 | 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涩或小滑。 | 肝阳化风 风痰上扰 经脉痹阻 | 息风化痰 活血通络 | 半夏白术天麻汤 合 桃仁红花煎 |
风阳上扰 | 常感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苔黄,脉弦。 | 肝火偏旺 阳亢化风 横窜络脉 | 平肝潜阳 活血通络 | 天麻钩藤饮 |
阴虚风动 | 平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 肝肾阴虚 风阳内动 风痰瘀阻经络 | 滋阴潜阳 息风通络 | 镇肝熄风汤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
闭证 | 阳闭证 |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偏瘫、拘急、抽搐 | 面红身热,气粗口臭,躁动不安,痰多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 肝阳暴张 气血上逆 痰火壅盛 清窍被扰 | 清肝息风 豁痰开窍 | 羚羊角汤 合 安宫牛黄丸 |
阴闭证 | 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 | 痰浊偏盛 上壅清窍 内蒙心神 神机闭塞 | 豁痰息风 辛温开窍 | 涤痰汤 合 苏合香丸 | ||
脱证(阴竭阳亡) |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 正不胜邪 元气衰微 阴阳欲绝 | 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 参附汤 合 生脉散 |
证型 | 主 症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风痰瘀阻 |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 风痰阻络 气血运行不利 | 搜风化痰 行瘀通络 | 解语丹 |
气虚络瘀 |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 气虚血瘀 脉阻络痹 |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 补阳还五汤 |
肝肾亏虚 |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 肝肾亏虚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 滋养肝肾 | 左归丸 合 地黄饮子 |
主要证候特征 | 基本病机 | |
中风 |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蹇涩 | 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
口僻 | 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 正虚邪中,经络痹阻 |
痫证 | 阵发性神志异常、肢体抽搐 | 脏腑失调,肝风内动 |
厥证 | 突然神昏,四肢逆冷,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 | 气机逆乱,阴阳失调 |
痉证 |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 邪壅经络,伤津耗液,筋脉挛急 |
痿证 | 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 | 筋脉失于濡养,弛缓不收 |
证型 | 治法 | 选方 | ||
急性期中经络 | 风痰瘀阻 | 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 |
风阳上扰 |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 天麻钩藤饮 | ||
阴虚风动 |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 镇肝熄风汤 | ||
急性期中脏腑 | 闭证 | 阳闭证 | 清肝息风,豁痰开窍 | 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 |
阴闭证 | 豁痰息风,辛温开窍 | 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 ||
脱证(阴竭阳亡) |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 参附汤合生脉散 | ||
恢复期 | 风痰瘀阻 |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解语丹 | |
气虚络瘀 |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 补阳还五汤 | ||
肝肾亏虚 | 滋养肝肾 |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